要將白米(或糙米)煮成米飯,大致上要經過洗米、加水、浸泡、加熱、燜飯等過程,每一過程都會影響煮成米飯的香Q品質,以下介紹各個步驟的目的及要領,學會怎麼煮飯後下次你也可以回家幫忙洗米煮飯囉。
|
|
(1)洗米(通常2-3次就夠了) |
(2)加水(1杯米加
1~1.2 杯的水) |
洗米主要目的在洗去附著於米粒上的雜質及異味。洗米過程,水分會滲入米粒中,部份異味也會隨之進入,同時部份營養份會從米粒中流出。因此洗米時間愈長,被米粒吸附的異味愈多、營養份也流失愈多。所以小朋友要記得喔,洗米時動作要輕且快,通常2-3次就夠了。
|
加水時1杯米約加
1~1.2 杯的水,加水量可依米的新舊及個人喜好加以增減。煮飯時加水太少、無法讓澱粉完全熟透,變成有芯的飯。加水太多、除了被澱粉吸收外,還會有剩餘的水游離在外,煮出來的飯會糊糊的,所以最佳的加水量是足夠讓澱粉完全吸收,而不殘留,煮出來的飯最有黏彈性。 |
|
|
(3)浸泡(30分鐘) |
(4)加熱(按下電鍋開關,自動煮) |
加水後可再浸泡30分鐘以上,讓米粒充分吸水。浸泡的主要目的在使水份能充份進入米中,並活化米粒中的澱粉酵素,使澱粉較容易轉變成游離糖及完全糊化(熟化),增加飯粒甘甜味及黏彈性。 |
加熱主要在提供足夠的能量使澱粉糊化(熟化),一般的電鍋或電子鍋,煮飯時可以使溫度快速上升、達到糊化的目的。如溫度上升太快,但浸水時間不夠,澱粉酵素就沒有充足的時間作用,煮出來的飯也較不甘甜,且缺乏黏彈性。 |
|
|
(5)燜飯(10-15分鐘) |
(6)攪拌 |
電子鍋按鈕跳起後,不要打開鍋蓋,繼續燜10-15分鐘後再打開。利用鍋內餘溫、讓米粒間殘餘的水份達到均衡狀態,若燜飯的時間不夠,米粒間會有水份殘留,且米粒粘彈性差,常有「沒熟透的感覺」。 |
燜好後再將米飯充分攪拌,即可享用好吃的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