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工廠最適合的設置地點,需要考慮到:原料、動力、勞工、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技術、資金及政府政策等因素,這些稱為工業區位因素。


工業區位因素的選擇主要目的就是選擇工廠最適當的設置地點,讓工廠的生產成本降至最低,而獲得較高利潤。


原則:
原料費占生產成本的比例最大,為節省成本,將工廠設於原料產地,其區位屬於原料區位。
製造費占生產成本的比例最大,為節省成本,將工廠設在低廉勞工的地點,其區位屬於勞工區位。
分配費占生產成本的比例最大,為節省成本,將工廠設在市場的地點,其區位屬於市場區位。
實例:

因甘蔗生產出糖的過程中,100公斤的甘蔗,僅能製造出約10公斤的蔗糖,因此,糖廠多選擇在甘蔗的產地附近,以降低運送成本。

玻璃製品沉重易碎,在運輸的過程中稍有不慎,經常會有破損,而增加成本支出,因此,選擇區位的重點在於減少成品的運送距離,故工廠選擇靠近市場。
其他實例:
煉鋁業---生產時需消耗大量的動力,故工廠選擇的區位是動力。
成衣、製鞋、電子業---因需大量勞工,故工廠選擇的區位是勞工。
麵包、紙盒、冰淇淋業---加工後體積增加且具有時效性不利搬運,故工廠選擇的區位是市場。
罐頭業---因其原料易腐,故工廠選擇的區位是原料。如:鳳梨罐頭、魚罐頭。

鋼鐵工業---高雄地區,方便原料進口,屬交通區位因素。
石化工業---高雄地區,原料進口便利,屬交通區位因素;雲林麥寮六輕園區,政策輔導設立。
電子資訊產業---新竹、臺南科學園區,相關設備完善,屬政策區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