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海門天險來去海門天險細說海門天險回首頁

守衛基隆的海門天險工作週記五

週記一週記二週記三週記四週記五週記六週記七週記八

 基隆市仁愛國小謝逸軒

在去海門天險探險之前,大家一起到圖書館找尋有關海門天險的資料,進一步認識海門天險的歷史背景以及戰略地位。

謝逸軒:這次由我擔任小隊長,為大家介紹海門天險的歷史吧!

入口處有紀錄海門天險的歷史看板,趕快把它抄下來吧!

立川老師:在清朝末年時,因為西方的強國常常侵犯我國,朝廷更加重視台灣、澎湖等地在海防上所具有的重要戰略價值,也不斷的在這裡建築各式各樣的軍事要塞。二沙灣砲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劉銘傳所督建完成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先後經歷了中英、中法戰爭的二沙灣砲台,為國家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這也同時證明它在設計上的優越之處。

劉銘傳的照片。

立川老師:由上圖可以知道當年環繞保衛基隆港的主要三個砲區個別負責的「防禦範圍」。位於港太社區山頂,俗稱「荷蘭城」的「光華砲台」,以一字排列的形式,朝外保衛和平島以外的東海海域。
大沙灣砲台由於其設計無法讓砲台轉動,所以只能向當時的外港區域砲擊,是屬於第二層的防禦。
而二沙灣砲台的設計改為可轉動式的砲台,所以可以同時防禦外港及內港。正確的說,是東砲台區負責外港;北砲台區同時負責外港及內港。所以二沙灣是防衛基隆港最厲害、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後的一道防線。

二沙灣一帶(民族英雄墓附近)正對基隆港門口,早在道光20年(西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時,台灣道姚瑩即在此建立並部署砲墩,以防範英國軍隊侵犯台灣。當時的防禦據點,就在二沙灣山腳靠近海邊的地方,有效阻止了英軍的攻勢

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清廷派劉銘傳總督駐台,大量引進西式大砲,在基隆重建二砂灣砲台,就是今日可見的規模。並題有【海門天險】的橫匾,書於城門之上。

慧文老師:海門天險即是劉銘傳在基隆新建的兩座砲台之一,當時又叫做「基隆小砲台」(另一座為社寮砲台,現址已改建為飛彈基地),因為土質鬆軟,所以使用鐵水泥構築,於光緒12年開始動工。在砲台設計上,明顯改善了舊有砲台的弱點。

謝逸軒:原來海門天險是這樣形成的啊!為什麼會發生中英鴉片戰爭呢?

立川老師:說來話長了,西元十八世紀末,英國大量輸入中國的許多商品,如茶葉、磁器等,漸漸造成大量貿易逆差

西元十九世紀初,英國人發現中國地大物博,不容易大量輸出商品入中國,卻能夠以鴉片打入中國市場,就大量輸出鴉片入中國。結果造成中國上下都沉迷於吸食鴉片,終致使中國淪落到「東亞病夫」的境地。到後來清廷政府發現赤字嚴重人民積弱不振,有損國力,就開始實施禁煙,但是卻無法完全禁絕

西元1839年,清朝道光皇帝派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大量沒收英國商人的鴉片,並在6月3日到25日之間, 燒燬二萬多箱鴉片,(這就是禁煙節的由來)。又要英商簽署切結書,保證不再販賣鴉片。這個做法引起了英國國會一片嘩然,就決議出兵修理中國

西元1840年,英國艦隊遠征中國,結果清軍戰敗,於是撤換欽差大臣林則徐,英國開口割讓香港,中國不答應,英軍遂決定在中國近海建立軍事基地,於是看上台灣,以取得制海權與補給。

慧文老師:清廷派姚瑩來台灣基隆建砲台,以阻止英軍攻擊。英人開到基隆外海要求補給燃料(煤)、食物。 姚瑩不肯,英軍就攻擊基隆............

謝逸軒:嗯~~~當時的英國人真是可惡呢!怎麼這麼不講理呢?看我們的厲害!

一起來保衛家園吧!

立川老師:最後英軍終於被姚瑩所擊退。這就是二砂灣砲台

魏毅:酷喔!我們勝利了!!

立川老師:是啊!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敵人是沒有辦法打敗我們的!!

慧文老師:西元1875年,清廷正式將基隆定名,取其「基地昌隆」之意。這就是基隆地名的由來喔!!

謝逸軒:哇!這次學了好多東西喔!海門天險的歷史真是了不起呢!!歡迎大家有空時也來拜訪海門天險吧!!!海門天險的風景真不錯!!!!

立川老師:時候不早了!下次再來探險吧!!

專題名稱:

  守衛基隆的海門天險

就讀學校:

  仁愛國小  

班         級:

  四  年七班

小組成員:

魏毅:負責海門天險古井、機槍陣地區。

謝逸軒:負責海門天險古墓區歷史。

徐嘉鎂:負責海門天險城門及營盤區。

張嘉萱:負責海門天險東砲台區。

沈佩綸:負責海門天險北砲台區。

指導老師:

  蔡立川  ,正濱國小許慧文

背景音樂:

利用音樂半日通(創意家軟體)製作。

週記一週記二週記三週記四週記五週記六週記七週記八

期待下一次的探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