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海門天險來去海門天險細說海門天險回首頁

守衛基隆的海門天險工作週記三

週記一週記二週記三週記四週記五週記六週記七週記八

今天我們和老師去海門天險探險,上次聽徐嘉鎂說從山下入口進海門天險要爬好幾百個階梯,走的非常累!!所以這次我們改變入山的路線,從山上入口進入吧!

 徐嘉鎂:從山上入口進來海門天險果然比較輕鬆喔!!

 慧文老師: 現在我們走的階梯叫做大階梯,可以通往營舍以及砲台。營舍有小山丘的屏障,安全性大為提高,但是到砲區的距離也相對的提高,為了使士兵們能快速且幾乎同一時間就戰鬥位置,階梯做得相當寬闊。由於斜度大,階面小,上階容易,可是下階難,所以我們下階時要特別小心。

徐嘉鎂:哦!原來我們剛剛走的就是大階梯喔!原來大階梯的功用是這樣的呢!!

立川老師:我們現在看到的營盤區是官兵駐紮的地方。奇妙的是,設計的時候,刻意將兩個砲區佈置於山頭,方便攻擊,而營盤區則建於靠近砲區後方較低的山坡地上,如此不但容易支援、指揮前方陣地,更重要的是,敵方打過來的砲彈即使能越過山頭,極大多數也會飛越營盤區的上方,不會造成威脅。當我們由前方砲區要進入營盤區參觀時,就會發現階梯是既多且陡呢!

營盤區的營舍牆壁採用砂岩人字疊砌而成,作法簡潔有力,營舍開口均朝向中央,以便迅速地到達砲位。由於原造建物經不起一個半世紀的風雨侵襲,已經變得殘破不堪,只剩牆壁而已。

徐嘉鎂:你看!營盤區內也有井喔!這樣阿兵哥就不會口渴了!!

魏毅:不會吧!古蹟內有人亂丟垃圾耶!我趕快把它拿去丟到垃圾桶,古蹟可不能弄髒喔!

謝逸軒:大家看看!城門裡有個洞呢!

慧文老師:王鴻楷教授在海門天險古蹟修復研究中提到:「登城階梯暴露在敵火下,是一大荒謬。欲將之拆除,卻發現其與城門本體有勾丁。」由此可見登城階梯應是與城門同時建造的。

立川老師 :大家看看城牆上用石塊疊砌而成的突出物叫做「堞」。為使兵員易於隱蔽並可改變射擊的角度,將「堞」設計為外寬內窄,從上面看下去就像雉的尾巴,所以稱為雉堞。城牆內雉堞前的走道稱為「馬道」,古時將領騎馬巡視戰況的通道,二沙灣砲台的城牆短,不需要騎馬巡視,馬道用於堅固城牆,或可供射擊手蹲射之用。

徐嘉鎂:唉~~~有夠複雜的!古時候的人真的是了不起呢!嘻~~~~扮個鬼臉吧!!

立川老師 :別鬧囉!來給大家上一課:

「城」的功用在於保護城內的軍民,是敵人進犯時的兩軍對決戰鬥之處,其中城門、城牆的設計必須考慮到軍事用途。但是二沙灣砲台是一座砲台,而不是真正的「城」,與敵人的主要戰線在海上,敵人會從城門進攻的可能性相當低,在此城牆的主要功能應是作為圍牆之用途,之所以會建成「城」的形式,用意應有兩點:

1.看起來氣勢非凡。

2.承襲原來位於海邊的二沙灣砲台。中法戰爭前建造於二沙灣海邊的砲台,建有城牆環繞,防禦的功能相當大,戰後建於山上的二沙灣砲台,景觀意義應該是大於防禦功能。

城門大部份以砂岩丁順砌而成,石材間以中國傳統的三合土砌接。門洞採卷拱方式砌築,入門後不用卷拱,以方形空間供門扇開關。城門之上部,可見一個方井,據考證…當年很可能上面建有城樓…城垣依山而建,下臨深谷,利用自然地形而成者。

魏毅:我現在的位置在海門天險的斜道。呼~~~~累了一天!要回家囉!下次再來吧!!

謝逸軒:我們從山下出入口離開海門天險,在出口前看到了一家檳榔店,上面還有等你喔~~的大型看板,把海門天險的招牌都擋住了!聽說立川老師曾經騎車經過時看了一下檳榔西施,結果還被慧文老師敲了一下頭呢!^_^

(大家狂笑中...........立川老師尷尬中................................)

專題名稱:

  守衛基隆的海門天險

就讀學校:

  仁愛國小  

班         級:

  四  年七班

小組成員:

魏毅:負責海門天險古井、機槍陣地區。

謝逸軒:負責海門天險古墓區歷史。

徐嘉鎂:負責海門天險城門及營盤區。

張嘉萱:負責海門天險東砲台區。

沈佩綸:負責海門天險北砲台區。

指導老師:

  蔡立川  ,正濱國小許慧文

背景音樂:

利用音樂半日通(創意家軟體)製作。

週記一週記二週記三週記四週記五週記六週記七週記八

期待下一次的探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