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最上層

建議環境:800*600 適中字型,高彩度,Microsoft Explorer 4.0/5.0以上瀏覽器。

 

光復初期: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裕仁透過無線電廣播,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區最高統率蔣中正派一級上將何應欽於南京受降,台灣地區則由台灣行政長官陳儀於十月二十五日於台北公會堂接受日本最後一任總督安藤利吉投降。在經歷日本統治五十年之後,台灣同胞重回到中國的懷胞之中。然而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官員之錯誤舉止之下,在一年多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政治的動亂連帶的影響經濟的發展,建築活動幾乎呈現停滯的狀態。民國三十八年,中國大陸山河變色,國政府遷至台灣,許多政府機構也跟著搬至台灣。然而國民政府剛從國共內戰中舒緩過來,在經濟力上並不充裕,因而建築活動也不熱絡。在這種戰後復員時空背景下,台南市於台灣光復初期以接收並修護整建戰爭末期遭受盟軍轟炸受損壞之日據時期公共建築作為各單位之用為主要的政策,新建之建築則數量較少,且多為日據時期所欠缺之設施。就整而言,台南市在光復初期,整個都市與建築之風貌與日據時期相差並不大。

民國四○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三十九年,韓戰爆發,台灣戰略地位倍受注意,美國杜魯門總統宣佈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對台灣的軍事與經濟援助也從民國四十年起恢復。因為有了美援的支助,因而政府之財政漸有改善,因而民國四○年,各種政府機關及學校除了繼續延用日據時期舊有的建之外,也開始有一些零星的基礎建設。台南市衛生局及東、西、南、北安平及安南區之衛生所(民國四十六年)即為接受農復會支助所興建之例。雖然這些建築為光復後臺南市公共建築中年代較早者,但現代建築特徵已十分明顯,以臺南市衛生局為例,流利的水平垂直線條,大量開窗及格子遮陽版運用,注重採光、通風、排水,皆是早期現代醫療衛生建築所特別注重者。 美援對於台灣的影響是多面向的,除了實質上之物資援助外,各種技術合作與開發亦廣的泛的進行,同時美方亦鼓勵台灣的大學與美國大學進行學術合作與人材交流。除了學術交流外,美援更以實際資金來協助台灣之高等教育機構興建校舍1,其中以台北的台灣大學與台南的省立工學院數目最多。如成功大學的建築系館、僑生宿舍皆是。 除了美援建築外,西方現代建築也於省立工學院建築系教授之引介下出現於台南。如台南電信局、國民黨台南市黨部皆是。此外、在期之台南市建築中,還有幾件作品是建築師有心的引入中國風格於現代建築中。使整座建築在現代性之外再添加幾分中國風格。如成功大學第三餐廳和紀念校門。至於在民間建築方面,除了受到公共建築思潮之影響外,由於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渡過五十個年頭,許多建築從業人員不可避免地仍然深受日據時期建築之影響。仍然有許多建築使用洗石子作為面材,量體也較厚重,若是與日據時期同風格之建築相較,常常會使人以為是日據時期所建,看西街基督長老教會(民國四十四年)與台南神學院禮拜堂(民國四十六年)均是很好的例子。在建築類型上,此期民間所興建的建築並不多樣,由於經濟發展,一些新興工廠偶有特別之建築出現,台南紡織廠(民國四十五年),其廠房所採用之建築形態,採鋼筋混凝土連續摺版及半圓形薄瞉屋頂,以增大跨距,加強屋頂鋼筋混凝土版應力,表現現代建築美學價值觀;同時亦為臺南市戰後之現代建築中,較早採摺版薄瞉屋頂者。

 

民國五○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五○年,代台灣社會與經結構開始轉變,農業的發展漸有式微的現象,到了民國五十二年,台灣在經濟發上之工業部門產值比例已經超過了農業產值。並成功的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使台灣成為經貿大國。 由於經濟活動帶動建築生產,建築師展露才華之機會也增加不少,因而建築之質與量均有所改。就建築思潮而言,台南市民國五○年代之建築基本是現代建築風格與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共同流行的年代,其中屬於現代建築風格者有些是持續國際風格與現代主義特徵者,如台南神學院頌音堂。另外有些建築則帶有形式主義之特質,以延平邵王祠鄭成功紀念館(民國五十三年,賀陳詞,今民族文物館)是為一例。

在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方面,此類建築之產生則完全是受到國民政府從大陸退守到台灣之後,道統承繼為主之意識型態使然。建築既是文化之一支,在大陸來台官員之眼中,自當延續道統之標準。台灣的閩南式建築只能算是一種地方性的建築,自是不能代表道統,於是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嚴肅地扮演了這一個角色。延平邵王祠重建(民國五十三年,賀陳詞設計)便是將原有之傳統建築拆除改建為北方式樣之例。省主台南醫院(民國五十六年,和睦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則是硬將古典之屋頂加在機能性特強之建築量體之上。 除了政府建築外,宗教建築也是採行中國古典式樣最多之建築類型。

民國六○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六十年代是台灣建築發展最不景氣之年代,民國六十年台灣被迫出聯合國,不少國家與台灣斷交;民國六十一年二月,尼克森訪美,與中共發表「上海聯合公報」;同年八月,日本與台灣斷交;民國六十七年中美斷交,諸多政治困境使經濟活動因而略受影響。民國六十四年四月,蔣中正總統因心臟病崩殂,也使政治氣氛受到影響。民國六十二年;中東戰爭引發石油危機甚至缺乏。為了不使房地產成為經濟不穩定的前因後果,政府乃於民國六十二年至六十三年十一月實施高樓禁建,建築活動因而暫時停緩。在公共建築之發展上,此期之數量相當的少,就民間而言,民國六十年代下半經濟有好轉之趨勢,房地產開始成長發展,大型商業建築也隨著經濟活動之成長而出現。延平商業大樓(民國六十三年,三門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太子辦公大樓(民國六十六年,郭茂林設計)及遠東百貨大樓均是這時後所興建之建築。 就建築設計而言,呈現於民國四○及五○年代中建築師對於現代建築大師高品質之執著似乎不見了。形式上義與量體之堆砌成為建築之主題,到處均可見到以拱圈為母之街屋。另一方面,由於鋁門窗之逐漸流行,為了省時省工,街屋之立面又一次的被簡化,往往只是配合鋁門窗之尺寸開口而已,以往街屋所有之設計細部已不多見。空調系統之採用更使大樓得以使用整面之玻璃帷幕牆,而街屋及公寓之大量使用窗型冷氣也使立面美學與價值觀產生變化。無地域風格取向之新建築及大量穿過舊市區之新街道與舊街道之拓寬終於使台南市從民國六○年代以後發生失去它作為歷史性城市之媚力與潛力之危機。

民國七○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七○年代是個經濟熱絡的年代,整個社會文化上也有極速之轉變過去禁忌林立之政治氣氛逐漸解嚴。十大建設陸續完成,整體之經濟持續成長。由於經濟之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富裕,在民國四○、五○及六○年代扮演建築生產主流的文教與公共建築到了民國六○年代末開始被許多因應商業需求而產生之建築所抗衡。

民國七○年代辦公與住商大樓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大都市,在台南市方面雖然這類建築之數量遠遠比不上台北或高雄,但也開始成為房地產市場中之新寵。當然經濟的發展也促使百姓增加對居住空間之要求,除了政府所興建之國宅是以照顧中低收入之民眾為主外,民間興建之坪數較大,品質較高之住宅大廈也逐漸成長。許多道路都在此期間拓寬,街屋之改建也十分盛行,而公寓也逐漸為台南市民接受,數目(包括國宅與民間所建公寓)愈來愈多。

此期由於政府財政豐裕,投資於教育之經費大幅成長,各級學校紛紛擴建或新建校舍。除了學校建築之外,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民國七十一年,三久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和勞工育樂中心與松柏育樂中心(民國七十一年,吳增榮設計)也是此期的另外、第四期、第五期重劃區由於沒有法律限制任何式樣之使用,故成為許多建築式樣爭奇鬥豔之處,重要公共建築作品。

就建築思潮之演變而言,民國七年年代可以說是一個多元化之時代,現代主義建築雖然飽受批評,可是卻仍然持續發展。

除了各種現代風格之建築之外,鄉土主義與地域主義相結合也出現在民國七○建築之舞台上。然而在台南市這類之建築並不多見,成功大學之文學院新館(民國七十二年,王大閎設計)是為其中一例。

此外民國七○年代之一個特殊建築現象,乃是後現人弋義也在許多學者推波助瀾之下,成為建築主流之一,並且對現代主義主流提出強烈之批判。

在民間興建之建築中,後現代歷史主義也在民國七○年代下半起逐漸成為建設公司之最愛而蔚為氣。此外速食文化之入侵、遍地而生之漢堡、炸鶪店也強化了大眾文化氣氛。而上拉OK、KTV、MTV、賓館、攝影禮服公司、理容院及西餐廳等行業之盛行,也使藉大眾文化竄起之後現代建築多了一處棲身之地。大家盲目的追求後現時尚,台南市於是搭上了後現代之列實。

民國八○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八○年代,台灣之經濟持續發展,各種公共建築仍然不斷建設,而房地 產之景氣使得大量之住宅建築於民國八○初期出現。建築思潮之發展也基本上是承續著民國七○年代之趨向,是一個現代建築與後現代建築並行之年代,而且有許多建築兼容有兩種特質。在現代風格之建築中,大量體與高層化是其中兩項非常特別之發展趨向。大量體建築之出現當然和整片土地之取得有直接之關係,也只有在市區外圍、重劃區或新校區才有較高之可能性。高層建築除了要有腹地外還要有夠寬之街道來支持,因而小東路、中華路等大道之高層建築數目較多。民國八○年代,台南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餐飲建築,綠色年代(民國八十四年)完全採用鋼構造,並且將之外露形成新的機械美學,在台南市算是很特別。在後現代建築方面,此期不管是公共建築是民間所建之公寓住宅或是商業建築,到處均可以看見後現代歷史主義之影子。街屋立面突然間又從陽春之狀況變為複雜,許多例子都是加了一個西方建築中之門郎作為正面。而公寓住宅或是大樓則往往加添不必要,絕大多數只純為造型之屋頂突出物。 除了高層住宅外,台南市在民國八○年代也於市區外圍出現一些別墅型態之雙拼式洋房及中庭式集合住宅,皇家龍邸社區(民國八十年,張文明設計)是為一例,其它一些品質較高的集合住宅與店舖住宅也陸續完工或施工中,這種趨勢也反應了台南市民對於居住品質之重視與日俱增。

 

參考書目:

1.傅朝卿--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台南市政府

2.傅朝卿--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台南市政府

3.府城鄉土藝術教師手冊--台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