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了使新都市能更有效的運作,一些重要的公共設施,很快的出現。右圖為台南廳舍(一九一六年,舊台南市政府) |
![]() |
台南地方法院為例,台南地方法院是典型古典樣式建築,造型富麗堂皇,被喻為日治三大建築之一。全棟建築的焦點在最上面的圓頂,全身的窗戶有拱窗,方窗,而入口門郎的八根列柱,更相當富有變化。台南地方法院是台灣至今唯一留存的日治時代法院建築。二次大戰後,為拆除與否,曾引起極大爭論,目前被列為二級古蹟。而台南火車站已呈報內政部列入古蹟。 |
![]() |
成功大學文學院 |
![]() |
台南一中小禮堂 |
![]() |
國立台南師院禮賢樓 |
![]() |
台南女中 |
![]() |
末廣町(昔) |
![]() |
末廣町(今五層樓) |
![]() |
鶯料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餐廳之一) |
日治時期的建築
日據五十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有計劃的改造都市環境,建設了以現代化為目標之城鎮數十個。雖然在這些新都市與建築之建設上,日人所採取的是習自西方之原型或其衍生型,但其在意義上卻遠遠超出實質的建設,它們對於日後台灣都市與建築之發展均產生莫之影響。就台南市而言,日治時期,台南市的建築和都市景觀改變很大,由于都市計劃的實施,舊有城牆、城門被拆除,加上現代行政部門的設置,連帶的產生各種不同功能的新建築,建築風格因此有明顯轉變。在式樣上,出現西方的歷史式樣,以及源自日本傳統的日本式樣,兩者之外,也增加了西方歷史式樣與本土傳統風格結合的造型。
學校建築
除了現代行政體系的運轉,導致公共建築的增加外,另一個影響台南市公共建築增加的因素是各級教育的發展。日人治台後,開始推展各級教育,新建校舍因此不斷增加,些學校的校舍往往都是採當時最新式樣,比較具代表性的是明治公學校(一九一二年,原台南女子公學校,今成功國小)、 末廣公學校(一九一八年,原第三公學校今進學國小)、西門小學校(一九一九年,原第二尋常小學校今建興國中)、寶公學校(一九二三年,原第二公學校今立人國小)、第一中學校本館(一九一五年,今台南二中紅樓)、第一高等女學校立館(一九一七年,今台南女中自強樓)、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本館(一九三三年,今成功大學成功校區圖書館自修室)等建築。這些建築物有些仍在使用,其中台南一中「小禮堂」可說是個中保存最完好,且最精緻的建築。此建築物最大的特色正面山牆有連續的小棋圈,側面有拱郎,相當值得品味。
商業建築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現代化的金融活動不斷展開,台南市也出現不少商業建築,包括百貨公司、銀行、市場、餐廳等。其中,百貨公司以「末廣叮」(今忠義路、中正路口)的店舖住宅為代表作。這是當時台南市第一條經過整體規劃的市街,造型採當時最新流行的風格,「林商號」(位忠義路、中正路轉角處)則是最大的百貨公司。 在銀行方面,以勸業銀行 台南支店(今土地銀行)為最有名,勸業銀行最具特色的是,兩側有高大的列柱郎,及帶有印度、日本、美洲風格的裝飾,在當代來講,造型相當特別。在餐廳方面,一九二○年代後,出現了不少酒樓及料理店,今日仍可見者。如:寶美樓子(今必勝比薩)、松金樓(部分為住);而鶯料粴(台南氣象站後,舊台南一中教師則是唯一現存的日治時期餐廳。西風東漸後,日治時期,除了傳統日本風格住宅之外,也逐漸出現洋式風格的現代住宅建築,一般說來,家境富裕,社會地位較高的家族,往往會附風雅興建洋宅,洋宅使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徵。當時最華麗的洋式官邸可以說是台南知事官邸(前博愛路軍公教福利中心),民宅則以安平王宅保存較好。日式風格住宅,則大部分為日本職員宿舍,也教見各處。
宗教建築
日人治台後,帶進日本傳統宗教,曾在府城建有開山神社(今延平郡王祠)和台南神社(今忠義路),二次大戰後都已遭拆除。另一方面,自西洋宗教傳入後,西方教會也相繼興建不少教會的相關建築。舊太平境教會(一九○二年)、台南神學院校(一九○三年,今台南神學院)、長老教中學(一九一六年,今長榮中學)、長老教女學校(一九二三年,今長榮女中)、東門教會(一九二六年)等皆為蘇格蘭長老教會所建。 這批建築與日本政府所建完全不同,除了採用西方歷史式樣外,也結合了傳統閩南色彩,像太平境教會的建築中便可看到砍德式尖拱與台灣用閩南式樣民宅的結合長榮中學的音樂館,其建築形式主要為紅磚拱團,但是一、二層樓間的釉花磚與瓶柱,卻是典型的傳統造型與建材,中西合壁得相當自然。
以武德殿(忠義國小禮堂)為代表,武德殿是日人發揚武道精神,提倡國民軍事化教育的地方。除供參拜之用外,也做練武場所。忠義國小禮堂是目前台灣所有武德殿中保存最完整者。其特色是採日本傳統社殿式樣,以鋼筋混凝土模仿傳統木構造建成,屋頂則是最常見的和式式樣。是以新材料及新技術營建社殿式樣,1930年代曾在日本風行一時。
日治時期的建築依功能區分
日治時期最重要的建築發展是開始於州廳相關的公共建築。為了使新都市能更有效的運作,一些重要的公共設施,很快的出現。如台南測候所(一八九八年,今台南氣象站)、台南驛(一九○○年,今台南火車站前身)、專賣局台南支局(一九○五年,今公賣局台南營業處)台南西市場(一九○五年,今台南西門市場前身)、台南東市場(一九○九年,今台南東市場)、台南郵便局(一九○九年),今忠義路電信局址)、台南醫院(一九一○年,今省立台南醫院前身)、台南配電所(一九一○年,今台電台南台營業處)、台南會公館(一九一 一年,今台南社教館)、台南法院(一九一二年),今台南地方法院)、陸軍步兵第二聯隊的大型軍營建築(一九一二年,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文學院、大成館及禮賢樓)、台南廳舍(一九一六年,今台南市政府)、台南戌街醫院(一九一八年,陸軍八○四醫院)、台南驛站台一九三四年,今台南火車站)、台南合同廳舍(一九三八年,今台南消防隊第二分隊)、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一九四○年,今嘉南農田水利會)等。這些建築物都具有相當水準,以台。地方法院為例,台南地方法院是典型古典樣式建築,造型富麗堂皇,被喻為日治三大建築之一。全棟建築的焦點在最上面的圓頂,全身的窗戶有拱窗,方窗,而入口門郎的八根列柱,更相當富有變化。台南地方法院是台灣至今唯一留存的日治時代法院建築。二次大戰後,為拆除與否,曾引起極大爭論,目前被列為二級古蹟。而台南火車站已呈報內政部列入古蹟。
![]() |
![]() |
![]() |
歷史式樣建築
歷史式樣建築,實際上是深受西方建築風格影響之建築,其尚可再細分為洋風建築、各類西方歷史式樣、及使用非西方歷史語彙之異風式樣。洋風建築基本上為木構造或磚木造,有西方建築之意象,但不完全依照西方建築構成術所建。此類建築在台南並無留存。各類西方歷史式樣基本上有兩個源頭,其一是歐陸之歷史式樣,包括有復興式樣、巴洛克式樣、仿羅馬式樣、簡化哥德式樣、馬薩式樣、布雜式樣及新古典式樣等;其二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之建築與英格蘭磚造建築,包括有紅磚自由古典式樣(或稱野金吾式樣)、紅磚拱郎式樣等。第一類之建築在式樣上比較嚴謹,元素之取用及組構之方式通常遵循西方標準之作法;第二類之建築相對的較為自由,因而在式樣上相當活潑多樣。換個角度來看,受歐陸影響的建築帶有濃厚的古典宮廷色彩,恍如歐陸油畫之華麗;受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紅磚建築影響的建築則浪漫主義色彩較濃,可比英國水彩畫之清新。台南地方法院及台南廳舍即為第一類,台南郵便局則為第二類。異風式樣則是使用了埃及等非西方建築之語彙。
日本式樣建築
「日本式樣」建築則可歸納為五大類。第一類為(神社式樣)日本據台後,在台灣建立了數十個神社,其中多數神社均擁有像參拜道、鳥居、及強調「破風」面之屋頂、交戣之千木與水平之堅魚木屋頂構件等標準日本社殿建築構成元素。第二類是以新建材仿日本傳統社殿式樣所建之(寺殿式樣)各地武德殿及弓道場是為代表。此類建築多是鋼筋混凝土構造,外觀洗石子仿木構架。第三類是一九三○年代以後日本為追求民族形式所發展出來的(帝冠式樣)企圖結合西方古典之屋身與日本古典屋頂於一身。第四類為數(興亞式),為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思想成形後,希望將日本式樣烙印在其殖民地新建築之一種新式樣,基本上與帝冠式類似,但屋身多為現代式樣,屋頂雖仍為日本式樣,但並不一定是大屋頂。第五類為依傳統日本民宅及庭園所建(民居式樣),多為旅館、餐廳與散見於各地之日本官員宿舍。這些日本式樣基本上背後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之神道精神與意識烈態。台南市方面,台南神社與開山神社為第一類,台南武德殿及大弓道場及宮古座劇場為第二類代表;第三類並無例子;第四類可於台南歷史館中看到;四春園及鶯料理則很明顯為第五類。
參考書目:
1.傅朝卿--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台南市政府
2.傅朝卿--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台南市政府
3.府城鄉土藝術教師手冊--台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