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品名稱
 | 米食當家 | 
                 
                  | 適用年級 | 國小:□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 
                 
                  | 適用科目 | 社會學習領域、彈性課程 | 
                 
                  | 主   題
   | 稻米與米食的認識 | 預  計教學時間
 | 八堂(320分鐘) | 
                 
                  | 能力指標 | 單元目標 | 分段能力指標 | 
                 
                  | 1.能認識稻米的成長。 2.能認識米的種類與特色。
 3.能與同儕分享食用米食的方法。
 
 
 | 2-3-2 
                    探討台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2-3-3 了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 
                 
                  | 1.能認識生活中各種米食。 2.能瞭解米食與節慶的關係。
 3.能運用網路瞭解米食資訊。
 
  
 | 1-3-2 
                    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3-2 探討台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2-3-3 了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基本能力:1.運用科技與資訊
 | 
                 
                  | 1.瞭解壽司與飯團的由來、種類與製作。 2.能以小組合作完成米食實作。
 3.能欣賞並分享米食成品。
 
 
 
 | 2-3-2 
                    探討台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2-3-3了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基本能力:1.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2.欣賞表現與創新3.表達、溝通與分享 
 | 
                 
                  | 教材說明 | 飯是我們的主食,五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開始大量栽種稻米,將米做為中國人生活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米食不只是中國人的主要食糧,更深入影響到我們的倫理和精神層面,無論人出生、結婚、過壽甚至死亡,還有一年到頭各種節慶,米食都佔有重要角色。「米」在中國人的習俗和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而且不只中國,世界上還有許多以米為食的國家,像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都深受我們的影響,米食成為東方人的飲食特色。米飯與國人生活息息相關,在現有課程版本中低年級的「生活」,中、高年級的「社會」都分別有米食的相關課程。這個主題也是許多國小教師都會教授的內容,不少學校在「學校本位課程」與「彈性課程」也都會規劃類似的米食主題課程,可見這個主題在國小教學上的重要性與普遍性。 設計者也曾多次教授米食主題課程,因為在教學活動中配合了米食實作,因此學生反應都很好,可以說這是一套好玩、好吃、有趣又有意義的課程。由於照片的引導對學生而言有視覺上的加強,更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過去設計者每每進行此一主題總是會利用簡報在課堂中秀出米與米食的照片與相關資訊讓學生更有共鳴,而且得到的成效也很好。而在多次教學中設計者花了許多時間收集了不少米食相關照片和資料,也累積了教學心得,因此設計者便將這些教學內容與心得匯整於本教學網中。
 「米食當家」是一個豐富多樣的國小米食主題教學網。內容包括了稻米的成長、米的種類、各種米食介紹與照片、米食實作活動的說明與照片等。設計者將本身教學經驗轉化為口語化的教學網內文與說明,內容淺顯易懂,一方面方便自己教學,也提供予想了解更多米食資訊的學生在課後自行瀏覽。另一方面也希望這樣的教學網能提供給其他教師在進行米食主題教學時有更多的選擇與運用,以達到網路資源互惠共享之精神。在教學網中設計者也運用了多媒體特性,以flash互動測驗與遊戲來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國小學生在接觸米食主題時感到更有趣。
 本教材主要包括「米食當家」教學網與設計者教學指引,課程內容為設計者配合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再加以自編;教學網站內容是以本課程三個活動做劃分,內容清楚明確,教師可根據教學網內容逐步進行教學,亦可拆解成單獨課程進行教學。
 | 
                 
                  | 資料來源 | 1.九年一貫課程版本: 高年級可配合:(1)社會學習領域(2)彈性課程(3)學校本位課程
 中年級可配合:康軒社會(96年四下):第二單元-家鄉的產業
 2.參考書目:康軒(96年四下)。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手冊。
 3.網路資料:
 (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www.jhfd.gov.tw/Promotion.asp?CatID=4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稻米主題館
 http://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102080&CtNode=2705&mp=93
 (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稻米品質資訊網
 http://agrapp.coa.gov.tw/RICE/knowledge/knowledge-17.htm
 (4)兒童稻米數位文化館
 http://kminter.coa.gov.tw/rice/index.html
 | 
                 
                  | 主要教學活動 | 本課程共320分鐘,分作三個活動進行。包括: 1.活動一:米食我最通
 教師以教學網中的圖文帶領學生認識稻米以及米的種類、保存、選購與烹煮方式,學生分享米食小撇步,並運用彈性時間四堂課體驗農夫撥土與插秧的過程。
 2.活動二:米食好味道
 教師以教學網中的圖文帶領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各種米食,以及米食與傳統節慶的關係。也讓學生有機會自己瀏覽教學網內容及互動遊戲。
 3.活動三:米食動手作
 教師以教學網中的圖文帶領學生瞭解壽司與飯團的由來、種類與製作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實際動手製作壽司與飯團,體驗米食製作的趣味。
 | 
                 
                  | 媒體與工具 | 1.教學媒體:需電腦一部、單槍投影機、投影布幕、一般教室、e教室 2.教學網站:「米食當家」教學網(本教學設計者製作)
 | 
                 
                  | 教學活動進行的步驟與流程 | 
                 
                  | 活動一 | 米食我最通 | 
                 
                  | 教學時間
 | 1.40分鐘 2.160分鐘
 
 | 教學地點
 | 一般教室 校園
 | 
                 
                  | 壹、課前準備 預告本課程,請學生預先請教家人或上網搜尋米食小撇步。
 
 貳、發展活動(20’教師運用教學網教學)
 一、引起動機:你今天吃飯了嗎?
 「哩呷飽沒?」是國人見面最常用的問候語,「米」在中國人的習俗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師生共同討論,透過照片了解稻米是如何成長的。
 二、米的種類:
 師生討論米的種類有哪些,老師解釋可從加工過程和米質來分,並讓學生學會分辨秈米、梗米以及糯米。
 三、米的保存:
 老師運用教學網圖、文介紹米的保存方式,以及長米蟲了有那些方法可以解決。
 四、如何選好米:
 老師運用教學網圖、文說明選擇好米的方法。
 五、煮飯的要訣:
 老師運用教學網圖、文說明煮飯該怎麼煮。
 
 參、綜合活動(20’學生分享米食小撇步)
 一、學生分享自己家裡或從網路搜尋來的米食小撇步。
 二、老師加以講評,並請同學回饋還有哪些米食小撇步。
 三、學生完成學習單。
 
 肆、延伸活動(160’活動:農夫初體驗)
 師生運用彈性課程時間進行農夫初體驗,由老師準備相關工具,大花盆、鏟子、育秧,讓學生體驗農夫撥土與插秧的經驗。同學們以兩人為一組,共同栽種一盆稻子。農夫初體驗延伸活動共分兩次進行,前兩堂撥土,後兩堂讓學生體驗插秧,而插好的秧在兩個月後會由10公分長成30公分,三個月後就可以收割了。在這期間老師與學生要時時關注稻子的成長,每週都量量稻子成長的狀況。
 | 
                 
                  | 活動二 | 米食好味道 | 
                 
                  | 教學時間
 | 共40分鐘 | 教學地點
 | e教室 | 
                 
                  | 壹、課前準備 老師將「米食當家」教學網網址告知同學,提醒同學可以先上網瀏覽,下次上課將讓同學親自瀏覽與運用。
 
 貳、發展活動(20’教師運用教學網教學)
 一、整隊至電腦教室,老師提醒電腦使用規則,逐步引導學生連結至教學網。
 二、引起動機:米食五花八門
 老師用教學網圖、文介紹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米食,包括祭拜類米食、點心類米 食、麵條類米食、口感QQ 的米食、零嘴類米食、發酵類米食、米的飲料、飯的變化、粥的變化等。
 三、吃米食過節慶
 老師用教學網圖、文介紹各種應景的傳統米食,其個別的由來及含義。
 四、各國米食好料理
 老師指出在各國米食中,對米的調理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西班牙海鮮 飯、義大利燉飯、日本壽司、韓國糯米雞等各有其特色。
 
 參、綜合活動(20’米食當家網頁瀏覽):
 請同學瀏覽教學網內容,可以自由運用其中的互動測驗與遊戲,或連結至教學網每頁下方中所提供的參考資料米食相關網站,搜查自己想知道的米食資訊,並完 
                    成本堂課的學習單,下課交回。
 | 
                 
                  | 活動三 | 米食動手作 | 
                 
                  | 教學 
                      時間
 | 共80分鐘 | 教學地點
 | 一般教室 | 
                 
                  | 壹、課前準備 1.請同學預先分組,每組5-6人。
 2.以小組為單位,帶壽司與飯團材料包括:海苔片、肉鬆、小黃瓜、蛋餅條、紅蘿蔔條、玉米、蘿蔔乾或自己喜愛的內餡。製作工具:包括竹簾、保鮮膜、刀子、盤子、塑膠袋等。
 
 貳、發展活動(20’教師運用教學網教學)
 一、引起動機:壽司與飯團的不同
 師生討論壽司與飯團的不同處。老師運用教學網解說壽司與飯團的由來、種類、與製作方式。
 二、壽司與飯團製作示範影片:
 師生共同欣賞壽司飯團製作影片。
 三、用具介紹:
 老師請學生逐一介紹帶來的用具及用法,如:竹簾捲、造型盒等。
 四、材料介紹:
 老師請學生逐一介紹所帶來的餡料食材及用法,如:肉鬆、小黃瓜等。
 
 參、綜合活動(60’米食實作)
 一、動手做米食:學生分組實際操作,製作壽司及飯糰。教師分組巡視,從旁指導。
 二、欣賞與分享:教師指導學生將做好的米食盛裝、佈置於餐盤中,開始欣賞、品
 嚐各組的米食作品。
 三、整理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將所帶來的器具收拾、整理,場地恢復原狀。
 四、各組將小組學習單交回。
 | 
                 
                  | 作業評量 | 活動一:1.口頭評量、2.參與討論、3.學習單活動二:1.口頭評量、2.參與討論、3.上機實作、4.學習單
 活動三:1.口頭評量、2.實作評量、3.小組合作、4 學習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