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悠游臺北 ─ 臺北小萬象 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 &連結至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連結至建成國中的備份網址 &連結至建成國中的首頁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學校: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 &縣市:臺北市大同區 &老師或班級:賴宏銓老師、陳海新老師、陳詠薇老師 &多少學生參予這個專題研討計劃?10人 &他們的年紀是:14-15歲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vally@ms63.hinet.net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第五類:地方觀光資源
&"我們的大臺北"說明: 根據記載,台北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人之生活地,明朝初年才有漢人來到此地,從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佔領開始,歷經荷蘭人和明朝鄭成功,到清朝時期之前,此地均荒蕪未拓,被視為化外之地。清康熙48年(西元1709年),泉州人戴伯歧、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向臺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地方,為臺北盆地開墾之啟端。清光緒11年,劉銘傳任台灣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並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台灣之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中山堂現址,台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清光緒20年(西元1894年),台灣巡撫邵友濂將省會移至台北,至此成為台灣的政權中心。台北市之東南邊為松山丘陵與清水坑地塊,林木蒼翠,有如一天然屏障,大嵙崁溪、新店溪位於西南方,基隆河位於東北,三河匯流至淡水河,流入臺灣海峽。也因此留下諸多珍貴的資產,值得我們好好探尋一番。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九年一貫強調課程統整與領域合作,但是多被批評是為『統整而統整』,缺乏宏觀之角度,於是本活動結合社會領域之歷史、地理、公民三部分,希望經由實際的例子與探訪,讓學生將所習得之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充分了解區域環境、經濟變化、人權教育等相關問題,更希望經由彼此交換經驗,讓老師也能藉此機會增進自己的本職學能,也一同了解學生心中對於這些文物之看法為何,以利日後將學方法之修正。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本校目前有二間電腦教室,共有一百多部個人電腦,連同伺服器及行政部份,全校約有二百多部個人電腦形成一區域網路,透過與本市網管中心連結的一條ADSL專線而連上台灣學術網路。平日電腦教室課餘時間,有開放給同學使用,供學生查詢相關資料。 &我們克服的難題: (一)資料蒐集: 除平日蒐集資料外,很高興本市文建會舉辦相關古蹟導覽活動,在專業人員的支援下,我們很容易取得所需的資料,並加以分析,其中讓我們感受較為困擾的是中山北路懷舊線,因其資料獲得不易,但是我們認定本次的網頁競賽只是首部曲,我們將再接再勵創造更多的古蹟觀光路線的製作。 (二)人員整合: 我們的成員均來自同一個班級,緣由是本校於九年一貫課程中之彈性時數,開設主題探索課程,於是徵詢相關學生之個人意願,除製作本學期的國際童萬節外,更另外撥出時間利用假日走訪整個臺北市,這樣的向心力,讓老師深受感動,感動於學生於面臨現今之課業壓力外,仍積極加強相關事務之研究,正所謂發展『多元智慧、多元能力』。 (三)人文關懷: 寄望經由資料的收集與歸納,引導學生本著學習的心與對鄉土的熱愛,我們利用將利用假日時間漫步整個台北(共十條路線),想藉由遺跡的實體中,去尋找先人的足跡與角色,讓我們可以了解先民篳路藍縷的心情,去珍愛台北、台灣的點點滴滴,所以我們希望用相機、腳印,寫下屬於我們的故事,因為我們深信日後這的回憶將擁留我心,更希望將這份心永遠流傳,讓所有的人都可以分享。 &心得箴言: 由黑夜報白晝,太陽於天空放射出萬丈光芒, 這一段解釋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符合網界博覽會的宗旨 (1)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專題研究是一種教學活動的新趨勢,它展現的教學意義與教學成果是多元的、創新的、深入的,此外,教師於專題研究時可多方涉略不同之課程,了解課程之特色、確認自己在新課程中的角色,及活化課程之創意,如此課程的轉變方能落實於師生互動與教學關係中。 〈一〉教師專業 參加此研究計劃促使老師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透過不斷的討論與協同,老師能於活動中貢獻專長,並熟習專題研究歷程與技能,奠定往後從事行動研究的專業知能,同時,在無怨無悔的付出過程中,提昇老師個人的專業形象與敬業精神,此外,期盼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能於此研究過程中: *善用各種資源與媒體,以擴展自己思考創意之面向,並用以增進實際教學效果。 *以開放的態度,增進教師間教學經驗與心得分享,相互支持與勉勵,共創學校具創意之學習情境。 *以學生為本位之思考,兼顧學生個別化、適性化與多元智慧之需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發揮的空間。 〈二〉學生學習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強調學科間的整合與學科能力的實際運用,在老師妥善的規劃下,學生的確能於實際的研究過程中,體驗到各科能力的結合與運用。且能夠能在網頁成完成後得到極大的成就感,我們相信這種成功的學習經驗,將有助於他們往後的獨立學習與增進學習興趣。 *社會科學習領域:如同自然實驗一般,讓遊玩成為一種催化劑,讓學生面對問題時,能由多方面的觀點提出不同之見解,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之心制繪圖模式。 *國語文學習領域 實際採訪、網路對談、進度報告撰寫和最後網頁內容的充實,提供了聆聽、說話、閱讀及寫作能力全面整合。 *十大基本能力 以往老師做課程計劃時,常會苦惱於如何將十大基本能力融入於教學中。這樣的學習活動提供我們一個驗證機會。學生在整個研究的歷程和網頁製作中,確實可以運用各項能力於無形。 〈三〉本位課程 配合本校為臺北市國中部份資訊種子學校,積極運用資訊能量,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更希望經由領域內之發展建立雛型,以利未來跨領域之合作。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一)專訪:利用專訪的機會,對於訪問者說明我們研究的主題及內容 (二)專家諮詢:我們根據研究主題,利用文建會之活動,請教相關文史工作人員。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人是可變的,因為人類創造了文明,當然也有能力維護這些史蹟,這次的研究讓我們產生最大的衝擊是:我們都有一份無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當然應該對這片土地近一己之力,所以,我們即將成立建成國中文社團,繼續努力下去。 (5)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一)家長: 在忙碌的研究採訪過程中,家長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原動力,大家出錢、出力,陪孩子採訪、寫報告,解決交通問題。 (二)社區人士:感謝各地文史工作室之協助。 (三)專家學者:張小燕小姐、高秀蘭小姐、鄭麗真小姐、林思瑩小姐、屈天民先生、陳家森先生、何國祥先生、張淑宜小姐、吳文良先生。 (四)公務機關:感謝臺北市文獻會之協助。 (五)學校團隊: 1、潘正安校長,始終給予我們最大的精神支柱,與問題咨詢服務。 2、王伊芳主任,發布公文,尋求各方支援。 3、陳海新老師,網頁背景音樂剪輯。 4、賴宏銓老師,提供網頁製作及美編上的支援和建議。 5、陳詠薇老師:協助將來翻譯成英文網站。 (6)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我們的資料多由書籍與網路蒐集而來,我們有設置專門的網路資源區,說明本站資料之來源,並向學生宣導92年7月新修正之智慧財產權法,期許學生不僅要當一位鄉土工作者,更要當為伊位愛惜他人智慧的使用者。 (7)發現、教訓和驚奇 學生的潛能式無限的,面對問題的尋求解決能力也是令人驚訝,或許我們都認為目前的教改是失敗的,但由這次的活動過程中,我們老師發現其實是成功的,因為學生的自主性變高了,所缺乏的是引導問題,所以我們的收穫不比學生少,此外,經過這次的經驗,我們會記取相關缺失,紀錄下來,傳承給下一位老師或學生。
建成國民中學。保留所有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