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充塞於天地之間,其本無相,為示眾生,面對面接觸,於是有了形象──來自宗教世界的理想、神話國度的浪漫、大地萬物的遐思以及現實生活的意念。由虛至有、由一至眾、從正而反、從生而滅,恐懼中交織著喜悅、沮喪中展現著希望;自過去邁向未來,自事實延伸憧憬,如同一面明鏡,投射出了人間百態。神像,其相萬象。
神,豐富了人們心靈生活;神像,轉化了人物的內涵、精神與性格;信徒,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理解、訴求與昇華;藝匠,則靈手巧工,以泥以木,一刀一斧,賦予生命,塑造了崇信的焦點。於是,神像屬於宗教,也屬於藝術。視覺上是美的饗宴,行為上是心靈的連繫,理念上是文化的沈思,內外交會,動靜互感,化作反省無限。今試舉數例說明本市寺廟神像的特色:
![]() |
民間雕造神像藝匠未嘗留下姓名,信仰與神采卻長存不朽,相對於寺廟中密密麻麻的捐獻題名,其意義何其宏大!實在有待我靜靜去感受,默默去體會! |
![]() |
佛道並列,神仙共陳,相安無事,濟濟一堂。我國民間信仰貴在包融貫通,源流典故豈受重視,教義派別何必深究;有求輒應,有應則靈,萬般皆為神明。 |
![]() |
明清二代台灣名宦鄉賢,如鄭成功、陳永華、李茂春、陳璸、王兆陞、蔣允焄、蔣元樞等諸像,長享香火,功業垂後,樹型立範,常留人心。惜世風日下,竊賊猖狂與收藏成癖,貪婪與估有的虛妄一直是古物永遠的敵人。陳永華像早於民國十七年永華宮重修時遭竊;陳璸像於民國七十五年九月遭竊,同時,失而復得的李茂春像又遭竊,不再夢蝶。其他如元代石刻觀音則於民國七十五年三月遭竊,三十六宮婆姐與三十六官將已不能成為完整組合了。利慾薰心,良知安在?神像蒙塵,威靈應顯。法網既張,維護該快。 |
![]()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世事無常,宇宙無極,冥冥之中自有主宰,唯天為大,可稱天主,可稱上帝,可稱天公,也可稱自然律。其本無相,故天壇不立玉皇上帝塑像,唯供牌位。反觀近年寺廟流風所及,無論主祀為何,喜建巍峨凌霄寶殿,玉宇瓊樓,凌駕儒釋之上,如土城聖母廟、南鯤鯓代天府、鹽水關帝廟、嘉義城隍廟、新港配天宮、鹿港天后宮等。是民俗信仰多元化,儒釋二尊成了顧問?抑是反映了現代現代社會直接請願與訴求的效率? |
![]() |
侍神以小南天福德祠童子爺最可愛,笑靨常開,童稚純真。座騎以虎爺神格最小,常居壇下,不具象也不抽象的寫意造形,似威似馴,亦莊亦諧,雅趣十足。太像虎,則喪失神性,不像虎又會失去原貌;於是渾圓淳樸、戇厚稚氣而帶有幾分威猛的虎爺,活躍於民俗之中,可辟邪祈福、可安宅護廟,也可治病除痾,其無處不在,正是民間藝術生活化、社會化的特色。風雨有神,山川有靈,何嘗不是如此,並具均衡對稱之美,安排有序,如唏哈二將、四大天王、七爺八爺、牛頭馬面、雷公電母、千里眼、順風耳。 |
![]() |
赤嵌樓文昌閣的魁星爺手握朱筆,經常遭竊,城隍廟的考功司與學政司香火鼎盛,充份呈現考試季節的來臨,以及現代人面對諸多考試沈重壓力的迷失。 |
![]() |
媽祖慈祥和靄,保生大帝妙手回春,其信仰普及,象徵著台灣草萊初闢,克服驚濤駭浪與蠻荒瘴厲,邁向安和樂利生活的心理支柱。多情好事的人間卻為二神譜下戀曲,所謂「大道公風、媽祖雨」的鬥法故事,實奠基於對台灣氣候變化的認識,如台灣方志上所稱「真人颶多風,媽祖颶多雨」,正是民俗浪漫與遐思的活潑衍化。每一位神明應該都有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啊! |
![]() |
城隍與東嶽大帝佐理陰陽,神道設教,透過刑具儀仗、匾聯法器、神差鬼役與司爺判官等有形造形,共同營造陰森恐怖、恩威並濟的氣氛,動人心弦,一副成功的空間設計。而主神垂拱高居殿堂之上,不慍不怏,心平氣和,儼然無為而治之狀,正是中國管理哲學的發揚光大。保生大帝、玄武大帝莫不如此。府城隍夫人與三山國王夫人也登堂入座,拋頭露面,雖係廟方佈置錯誤,倒不失輕鬆柔和的一面,秀外慧中的氣質令人羨慕。 |
![]() |
開元寺註生娘娘豐腴福態,流露母愛,頗有盛唐富貴的風韻;四大天王腳踏惡鬼,懲治至極,惡人望之卻步。臨水夫人廟三十六宮婆姐呵護幼兒,或背或抱、或哺或斥,親子之情油然而生。開山宮三十六官將風采互異,個性突出,吞精食鬼、移山倒海、縛枷齊至,極盡威嚇效果。彌陀寺千手千眼九面觀音雕塑精細,渾圓滑潤,絲絲入扣,嘆為觀止。 |
![]() |
十八羅漢造形鮮明獨特,姿態萬千。開基天后宮者古樸典雅,意隨性至;府城隍廟者生動傳神,印象深刻。其中開心尊者果敢地裂開胸膛,突現佛首,「佛在我心」的滿足與喜悅,令人恍然大悟,開心尊者確實開心! |
![]() |
台灣知府蔣元樞於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初督造三尊觀音像,豐采各異, 寶相不同,或莊嚴慈悲、或親切近人、或傾聽欲訴,明心見性,極具人間性,分別藏於祀典武廟、大天后宮、開基天后宮。蔣氏除治績稱善,也有慧心敏思、才氣縱橫的一面,台郡建築工程是巨擘,造像園林不失纖巧。錢泳「履園叢話」一書中盛讚蔣氏所築「燕谷」,園甚小,而曲折得宜,結構有法,更為其風雅寫下實證。 |
![]() |
陳德聚堂所藏元順帝至元八年(西元一三四八年)的石刻觀音像,開基天后宮所藏明思宗崇禎十三年(西元一六四0年)的媽祖像,顯示我國文化久植台灣,血脈相連。 |
參考書目:
1.府城鄉土藝術教師手冊-台南市政府
2.台灣傳統建築-李乾朗-東華書局
3.傳統建築入門-李乾朗-文建會
4.台南市寺廟石刻圖集-何培夫-台南市政府
5.台南市寺廟文物選萃初輯-台南市政府
6.台灣民俗大觀-同威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