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築以木構造為主,皆屬於木雕,可分為大木作與小木作。前者係指建築結構體,如柱梁構架及其構件(瓜筒、斗栱、雀替、垂花...);後者係指建築裝飾,又分外檐裝修(露在屋外的門窗戶牖等)與內檐裝修(安置室內的格扇、花罩、屏風、神龕、家具、匾聯等)。一般而言,木雕匠師依大、小木作而分稱「大木師傅」與「小木師傅」,其製作程序皆由紙上繪白描圖案、粗坯、細坯和修飾四個步驟,完成後始作油漆保護木料與彩繪裝飾美化。整體而言,雕刻方法有三種基本類型:
一、圓雕:也稱六面雕,如坐斗、雀替,呈實體狀。
二、透雕:也稱漏雕,如花心、身堵,呈鏤空狀。
三、浮雕:凸顯主題,如裙板、壁堵,呈不漏明單面雕狀。
由於木雕會減損木料的承載力,故其分佈及作法又有以下幾個原則:
一、直接承受載重的構件,如柱、梁、檁等,以不雕鑿為原則,至多作修飾線腳。
二、間接承受載重的構件,如斗座、雞舌、?環板及垂花等,以淺浮雕為主。
三、輔助性或聯繫性構件,如枋、雀替、花心及花罩等,完全不受限制。
府城的寺廟保存了許多精彩的木作,可說是木雕藝術的寶庫。就其要點分述於下:
(一)變化多端的格扇 | |||||||||||||||||||||||
![]() |
|||||||||||||||||||||||
格扇:是一般所指中間鑲崁通花格子門,是中國傳統建築使用最多,也是雕飾最 繁複的地方。由一個門扇框組成,直的稱「邊梃」,橫的稱「抹頭」。其中分為三部分: | |||||||||||||||||||||||
安裝透光的通花格子稱「格眼」或「花心」 下半部實心木格稱「裙板」 花心與裙板之間稱「?環板」,而花心、裙板為雕飾的重心所在,可反映當代的美術風格與工藝水平傳達文化內涵。 |
|||||||||||||||||||||||
一般常見於神龕的兩側,如西華堂的神龕兩側有四幅格扇,由左而右依序是「一路連科」、「喜上眉梢」、「太平富貴」、「太平榮華」,象徵著夏、冬、春、秋四季。又如天壇三川門扇中間滌環板上的「富貴如意」。從這些作品不難發現格扇雕飾不僅具有透光與延伸空間的效果,多變的花紋組合更為單調平板的門面添了不少的趣味。
|
|||||||||||||||||||||||
(二)莊嚴肅穆的神龕、花罩: | 神龕是供奉神祇牌位的地方,也是建築構造之縮影與小木作精華之所在,完整又獨立的建築物。為了區隔室內空間,以花罩作為隔斷的形式,卻保持空間的流暢,利用通透的木雕圖案,在高度上和寬度上作適當縮小空間的封閉,形成一種門洞的形式與感覺,塑造進入另一個空間的意念。
|
||||||||||||||||||||||
(三)束橢、員光: | ![]() |
||||||||||||||||||||||
位於梁架上兩組疊斗間之實心彎月形構件,稱為「束仔」,或「月梁」。而在其下的雕花板,即稱為「束橢」。「員光」是在通梁下的雕花板,也稱通橢。二者皆是「枋」的一種,除作為橫向穩定的輔助構件外,也是藝匠雕花藻飾,注視焦點所在之一。
|
|||||||||||||||||||||||
(四)吊筒、豎材: | 承挑屋身出檐的正栱外緣套上垂花以作為裝飾,即是「吊筒」,也稱「垂花」。其形式如短柱子,中鑿榫眼以納正栱後尾,下雕蓮花、花籃或繡球,具備結構與裝飾的作用。又為了遮掩吊筒外緣的榫眼接縫,其上多置神仙人物或動物等木雕,即是豎材,由下觀之,豎材木雕的動態感甚佳。 | ||||||||||||||||||||||
![]() |
|||||||||||||||||||||||
(五)雀替 (托木、俗稱插角): |
宋代稱為「綽幕枋」,清代稱為「雀替」,本省匠師則稱為「插角」或「托木」,其位於梁柱或垂花與壽梁交角上的近三角形木雕構件,功用有三: 1.縮短梁淨跨的長度 2.減少梁與柱相接處的剪力 3.防阻橫豎構材間角度的傾斜。 |
||||||||||||||||||||||
雀替從力學上的構件,逐漸發展成美學的構件,就像一對翅膀在柱的上部向兩邊伸出,一種生動的形式隨著柱間框格而改變,輪廓由直線轉變為柔和的曲線,由方形變成有趣而更為豐富、更自由的多邊形。甚至出現龍、鳳、鱉魚、仙鶴、花鳥、花籃、金蟾等各種形式的雀替、美不勝收,府城的三山國王廟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
![]() |
|||||||||||||||||||||||
(六)博古架: | 又稱多寶格,其上佈置豐富的吉祥圖案,各有旨趣,稱為博古圖。一般而言,吉祥圖案的題材,大多採自中國神話、歷史故事、生命禮俗、生活價值觀等,其文樣有動物文、植物文、自然文、文字文、人物、器物等,可由單一題材代表意義,也可多樣題材組合傳達完整的含義。例如: | ||||||||||||||||||||||
|
|||||||||||||||||||||||
|
參考書目:
1.府城鄉土藝術教師手冊-台南市政府
2.台灣傳統建築-李乾朗-東華書局
3.傳統建築入門-李乾朗-文建會
4.台南市寺廟石刻圖集-何培夫-台南市政府
5.台南市寺廟文物選萃初輯-台南市政府
6.台灣民俗大觀-同威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