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
- 地點→臺灣西南部平原。
- 時間→冬、春季。
- 成因→
臺灣冬季吹東北季風,而西南部平原位於背風側,雨量較少,再加上平原地形,水氣不易抬升。
- 影響→
冬季時期氣候乾爽十分宜人。
乾旱限水使用造成生活不便,休耕及停工造成經濟損失嚴重。
梅雨
- 地點→全臺各地。
- 時間→春、夏之交(5∼6月)。
- 成因→
因南方海洋暖濕氣團與北大陸冷氣團勢力相當,相持不下,在交界處形成僵持不下的滯留鋒所致,屬鋒面雨。
- 影響→
梅雨時期的臺灣,多是經常下雨的型態造成水患或土石流。
不僅出門不能缺少雨具,連東西都容易發霉,故又稱為『霉雨』。
梅雨有助於春耕及儲備夏季用水。
颱風
- 地點→全臺各地。
- 時間→夏、秋之交(7∼9月)。
- 成因→
當熱帶海洋低氣壓的中心風速達到每秒17.2公尺時,就形成『颱風』。
- 影響→
帶來豐沛水資源,若颱風過門而不入,有時反而造成當年夏季用水不足得窘境。
颱風常在臺灣造成交通中斷,農、漁業損失及居民傷亡等重大災情。
寒害
- 地點→平原及沿海。
- 時間→冬季。
- 成因→
大陸冷高壓南下,使氣溫急劇降低,平地氣溫低於10℃
- 影響→
低溫常造成農作物凍傷,養殖魚類的大量暴斃。
沙塵暴
- 地點→全臺各地。
- 時間→冬、春之交。
- 成因→
內蒙古沙漠化嚴重,沙塵隨著大陸冷氣團南下。
- 影響→
造成空氣品質不良。
落山風
- 地點→恆春半島
- 時間→冬季。
- 成因→
冬季東北季風越過中央山脈南端較低處,沿山坡俯衝而下,形成強勁的風勢。
- 影響→
落山風的風力強勁,對當地的交通、農業皆造成影響。
焚風
- 地點→臺東、花蓮
- 時間→夏季。
- 成因→
夏季西南季風在迎風坡降雨之後,越過中央山脈後沿坡而下,形成乾熱的氣流。
- 影響→
使經過的地區草木枯萎,甚至引發森林火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