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因為人類的各項活動深受氣候影響,若能有正確的氣象預報資料,將會是生活中最有價值的參考。

氣象資料觀測方式

  1. 設置地面天氣觀測坪或雷達站
  2. 派遣海洋觀測船或氣象飛機。
  3. 發射氣象衛星或探空氣球。

百葉箱;乙:蒸發皿;丙:雨量筒

長期氣象觀測的目的

  1. 紀錄累積氣象資料,可形成對一地長時間天氣平均狀態(即氣候)的認識。

  2. 藉由氣候資料,作為氣象預報的重要依據。

天氣預報資料的來源

  1. 收集資料
    中央氣象局人員從衛星接收訊號製成衛星雲圖
    收集、處理數百個地面觀測站資料→製成地面、高空等天氣圖

  2. 研判天氣變化趨勢
    衛星雲圖天氣圖研判天氣變化趨勢→對外發布天氣預報資料。

地面天氣圖上用來表示鋒面的符號

  1. 冷鋒:
    冷空氣主動推移暖空氣所形成的鋒
  2. 冷鋒的天氣變化
    冷鋒通過時,當地氣溫下降過境台灣的冷鋒常造成春雨冬季寒流的發生。
  3. 冷鋒的符號
  4. 暖鋒
    暖空氣主動推移冷空氣所形成的鋒
  5. 暖鋒的天氣變化
    暖鋒通過時,當地氣溫上升。
  6. 暖鋒的符號
  7. 滯留鋒
    冷、暖空氣勢力相當,互相推擠造成停滯不前的鋒面
  8. 滯留鋒的天氣變化
    每年五、 六月過境台灣的滯留鋒是梅雨發生的原因。
  9. 滯留鋒的符號
天氣與氣候
天氣的因子
氣象資料
臺灣降雨的類型
臺灣氣候的區域差異
臺灣的四季變化
臺灣的氣候災害
臺灣氣候諺語
自我學習評量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