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四面環海,氣候深受海洋影響,四季分明,深具特色。

春季

  1. 氣溫:
    因為春季大陸冷氣團威力依舊強烈,只要冷鋒到達臺灣上空,請郎天氣馬上會轉為陰冷潮濕,『春天後母面』便是形容台灣春季天氣善變
  2. 降雨(梅雨):
    時間→每年的5、6月間。
    成因→
    南方海洋暖濕氣團北大陸冷氣團勢力相當,相持不下,在交界處形成僵持不下的滯留鋒所致,屬鋒面雨。
  3. 特徵:
    雨區大、雨時長、雨勢小,陰雨連綿。滯留鋒面是由南向北推進,所以臺灣中國南方的梅雨季節時間相同,發生於5月中旬,而在中國長江流域(華中)的梅雨季節較晚,發生於6月中旬,時值當地黃梅成熟時節,故稱之為『梅雨』。

夏季

  1. 氣溫:
    夏至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全台灣普遍高溫。
  2. 降雨:
    雷陣雨(熱雷雨、西北雨)
    成因
    夏日炎熱,日照強烈而蒸發旺盛,使空氣迅速而產生對流雨,降雨後又迅速放晴。這種陣與經常雷聲大作,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為炎夏稍解暑氣。
    特徵
    雨區小、雨時短、雨勢大。常見的諺語是『西北雨,落不過田埂』。
    地形雨
    夏季西南季風盛行,水氣被中央山脈攔截,帶給西南部第豐沛的雨量。
    颱風雨
    性質
    侵襲臺灣的颱風,發源自赤道附近的太平洋熱帶性低氣壓(氣旋)
    時間
    夏秋之際,6至8月間常有颱風來襲,位臺灣帶豐沛的水資源,使夏季成為臺灣最主要的雨季
    成因
    颱風發源於緯度5至15度的熱帶洋面。夏季當海水溫度升高至26.5℃,海水因高溫而迅速蒸發成水氣而升空,凝結成濃厚積雨雲,逐漸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當中心風速達到每秒17.2公尺時,便稱為颱風。
    特徵
    颱風氣流的方向是逆時鐘旋轉,由四周向中心流入。
    颱風眼是氣壓最低的地方,通過時風平浪靜。
    颱風風雨最強的區域是中心附近(又稱眼牆)。
    影響
    強風豪雨造成災害,對低窪地區沿海地區造成水患。

秋季

  1. 氣溫
    因來自西伯利亞蒙古大陸冷氣團增強,吹起東北季風,並為臺灣帶來乾冷空氣,使早晚的溫度下降。
    因秋季的午後雷陣雨減少,天空無雲,在太陽直接照射下,紫外線容易破壞人體皮膚,使皮膚發紅,就像被老虎咬到一樣,所以『秋老虎』便是形容此時的氣候特色
  2. 降雨
    乾冷東北季風降雨較少,使秋季的天空雲量也較少,故『秋高氣爽』成為大家對秋天的印象。
    秋季偶而會有颱風來襲,路徑複雜,難以預測。所以有『九月颱無人知』的俚語。

冬季

  1. 氣溫
    有來自西伯利亞蒙古的冷氣團南下,帶來一波一波的冷鋒,氣溫急遽下降,當溫度降到10℃以下,稱為『寒流』。
  2. 雨量
    臺灣北部東北部東北季風的影響,位在迎風波,雨量充沛。
  3. 寒害
    寒流來襲時經常造成農作物凍傷、養殖魚類大量暴斃。
天氣與氣候
天氣的因子
氣象資料
臺灣降雨的類型
臺灣氣候的區域差異
臺灣的四季變化
臺灣的氣候災害
臺灣氣候諺語
自我學習評量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