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組成

年齡組成

名稱 年齡範圍 又稱
幼年人口 0〜14歲 依賴人口(被扶養人口)
老年人口 65歲以上
壯年人口 15〜64歲 勞動人口:從事工作的『人力資源

性別組成男性女性

分析一地人口組成(年齡性別)的重要工具是人口金字塔圖


人口金字塔圖

  • 定義
    把一地的總人口數,依性別及不同年齡層的人口數或百分比的組成繪製成圖
  • 特徵
    男左女右、每5歲為一個年齡層
  • 用途
    可觀察該地的性別年齡兩項人口結構(組成)
  • 繪圖原則
    5歲為一個年齡層(0∼4,5∼9…)
    男性畫於左側,女性化於右側。
    縱座標為年齡層橫座標為百分比,依性別及不同年齡層的人口百分比繪於座標軸上,形成金字塔的製圖法。

比較臺灣民國63年及95年的人口金字塔,可看出40年來的人口組成演變:

變化 原因 影響
幼年人口比例減少 家庭計劃鼓勵減少生育,造成出生率下降 未來人力資源將不足,社會負擔過重(人口扶養比增高)。
壯年人口比例很高   目前利於經濟發展。
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因醫藥衛生進步,實施全民健保,故死亡率下降 社會型態開始出現人口老化現象,老人安養問題日漸重要。

常見的人口金字塔圖形

名稱 人口金字塔圖 特徵

代表地區

低金字塔

1、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幼年化。

3、未開發的國家經濟狀況差

印度
彈頭型

1、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結構最理想的狀態

3、已開發的國家

瑞典

日本

高金字塔

1、出生率迅速下降

2、若干年後人力資源將不足

3、開發中的國家。

臺灣目前屬於此階段
 

1、壯年人口比例很低

2、人口呈現幼年化老年化

鄉村人口 外移
 

男性壯年人口少 戰爭造成壯年男性大量死亡。

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

各時期人口成長

人口成長四因素

人口重要名詞

臺灣人口問題

人口金字塔圖

人口結構其他分析

自我學習評量


首頁 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 各時期人口成長 人口成長的四因素 人口重要名詞 臺灣人口問題 人口金字塔圖 人口結構其他分析 自我學習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