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

  • 定義每年平均每千人中活產嬰兒數(出生人數)

  • 公式全年出生人數÷人口總數 x 1000‰

  • 影響因素

    1、結婚

    2、家庭計畫

    3、傳統觀念

    4、醫藥衛生


死亡率(‰)

  • 定義每年平均每千人中死亡人數
  • 公式全年 死亡人數÷人口總數 x 1000‰
  • 影響因素

    1、飢荒

    2、戰爭

    3、傳染病

    4、醫療技術差


自然增加

  • 定義:一地區因出生、死亡而造成的人口增減
  • 公式出生人口數—死亡人口數
  • 自然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
  • 當自然增加率為正值,表示出生人口數大於死亡人口數,此時人口數會增加。相反的,當自然增加率為負值,表示死亡人口數大於出生人口數,此時人口數會減少

臺灣的自然增加率

  • 民國10年以前,出生率、死亡率均高,因此實質自然增加率並不高,人口增加緩慢
  • 民國10∼45年間,出生率增加, 而且死亡率降低,自然增加率提高,人口增加快速,其中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率最高
  • 民國45年以後,維持低死亡率,而出生率逐年降低,自然增加率下降,人口增加緩慢
  • 依內政部統計,民國94年初生率為9.06,死亡率為6.13,自然增加率為2.93

移入率(‰)

  • 定義每年平均每千人中移入人口數
  • 公式全年移入人 口數÷人口總數 x 1000‰
  • 影響因素
拉力

1、社會富庶

2、就業機會多

3、政治安定

4教育環境良好

5、生活環境舒適


移出率(‰)
  • 定義每年平均每千人中移 出人口數
  • 公式全年移 出人口數÷人口總數 x 1000‰
  • 影響因素
推力

1、治安不好

2、社會亂象

3、環境品質欠佳

4就業困難

5、教育資源不足


社會增加

  • 定義:一地區因移入、移出而造成的人口增減
  • 公式移入人口數—移出人口數
  • 社會增加率=移入率—移出率。
  • 當社會增加率為正值,表示移入人口數大於移出人口數,此時人口數會增加。相反的,當社會增加率為負值,表示移出人口數大於移入人口數,此時人口數會減少
  • 社會增加的變化是由人口移動所造成,人口移動又可分為國內移動與國外移動兩種。例如:二十世紀末,有許多亞洲地區的人民,選擇移往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定居,就屬於社會增加中的國外移動

臺灣的社會增加

  • 臺灣人口移動會造成人口的『社會增加』變化。
  • 臺灣人口移動的型態:
    國內移動例如澎湖的居民遷移到高雄市定居。
    國際()移動為了求學或就業。
    例如:臺灣人選擇移往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定居。外籍人士或外籍勞工來臺灣等等,主要為工作而遷移。臺灣的外籍新娘(配偶)也屬於國際移動。

 

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

各時期人口成長

人口成長四因素

人口重要名詞

臺灣人口問題

人口金字塔圖

人口結構其他分析

自我學習評量


首頁 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 各時期人口成長 人口成長的四因素 人口重要名詞 臺灣人口問題 人口金字塔圖 人口結構其他分析 自我學習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