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骨科

[石葦]  [槭葉石葦]  [絨毛石葦]  [伏石蕨] [瓦葦]

[台灣水龍骨]   [ 星蕨]  [橢圓線蕨] [崖薑蕨] [三葉茀蕨]

[大星蕨]  [鹿角蕨] [萊氏線蕨] [槲蕨] [台灣劍蕨

石葦  

學名:Pyrrosia lingua(Thunb.)Fraw.
型態特徵 
:根莖長而橫走,徑約3mm,密布披針形鱗片,葉遠生,但常成片出現;全緣之單葉,肉質至革質,背面密生星狀毛;葉柄長約10cm,基部有關節,葉片披針形,長15-20cm,寬4-5cm,最寬處靠近基部;葉脈網狀,葉軸及其主側脈清晰可見;孢子囊群圓形,不具孢膜,密生於葉背中上段。

   

槭葉石葦

  學名:pyrrosia polydactylis (hance) ching
型態:根莖粗短而匍匐橫生,具分歧性。灰褐色至褐綠色,密被披針形鱗片,鱗片由淺褐色至深褐色或黑褐色。葉片通常呈簇狀密集生長,掌狀分裂如槭葉狀,生長裂片有超過七裂者。葉身革質,上表面深綠色,有點狀的水孔;下表面顏色較淡,密生淺褐色星狀毛,全緣或不規則疏齒緣,初生葉密被茸毛狀鱗片,葉柄甚長,基部有關節。孢子囊群圓形,細小而多數,覆蓋整個葉背,初長時呈綠白色,並有星狀毛,成熟時成黃褐色。
為台灣特有種,分佈於中海拔路旁開闊地的岩壁,或附生於潮濕樹幹。

 

   以下圖片 iceli 攝於2004.08.07 斯馬庫斯

孢子囊群圓形,細小而多數,覆蓋整個葉背

下表面顏色較淡,密生淺褐色星狀毛

絨毛石葦

學名:pyrrosia linearifolia (hook.) ching
型態:根莖長匍匐狀,密佈鱗片。葉片肉質,密被褐色星狀毛,因而稱為絨毛石葦。葉片長約 5-10公分。孢子囊群不像其它石葦類的全面著生,而是在葉片中肋的一側呈線狀排列。囊群蓋圓形,未熟時完全隱沒於星狀毛中。分佈於海拔500-600公尺的山區,附生於樹幹或岩壁上。

 iceli 攝於2004.08.07 斯馬庫斯

伏石蕨

學名:Lemmaphullum microphyllum Presl

型態:根莖細長,橫走,常蔓生,疏披鱗片;葉兩型,營養葉幾乎無柄,倒卵圓形,長1-2cm,寬1-1.5cm,單葉全緣,厚肉質,葉脈網狀,網眼中有游離小脈;孢子葉倒窄披針形及線形,葉柄長0.8-1cm,葉片長4-6cm或更長,寬0.2-0.5cm,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中脈兩側,幼時有盾形鱗片覆蓋。

瓦葦

學名:Lepisorus thunbergianus(Kaulf.)Ching 
型態:
根莖短匍匐狀,密針窄披針形、中間深色不透明、周圍為窗格狀之鱗片,葉為全緣之單葉,叢生其上;葉柄長1-3cm,葉片長橢圓形,幼時披覆盾形鱗片,在葉脈兩側各排成一行,且集中在葉片的上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