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簡案
首頁 
  認識法益 
   故    事 
諺    語 
刑罰大觀 
問題討論 
學 習 角 
   測    驗 
[主題網][教學簡案][認識警察局學習單][竊盜學習單]

作品名稱

法益探索---竊盜篇

適用年級

(可複選)

□幼稚園

國小:□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六年級

適用科目

綜合活動、社會、國語、藝術人文

主題

探索法益中有關個人法益的對財產之犯罪--竊盜

預計教學時間

240分鐘

能力指標

 

【綜合活動】

3-3-3 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及他人。  

3-3-4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4-2-1 辨識各種人為的危險情境,並演練自我保護的方法。 

4-2-2 瞭解空間的妥善運用可以減低危險的發生。 

4-2-3 瞭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並學習抗拒誘惑。

【語文】

1-1-9  能主動參與溝通,聆聽對方的說明。

1-2-8  能結合科技資訊,提昇聆聽的能力,以提高學習興趣。

2-4-7  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情境相聯結。

2-8-5  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2-10-10能思考並體會文章中解決問題的過程。

2-10-10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

E-3-7  能將閱讀的內容,加以統整,並養成主動思考、探索,轉化為日常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1-4-10能應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對日常生活的想法。

F-3-1  能應用觀察的方法,並精確表達自己的見聞。 

【社會】

5-3-5  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

6-1-1  舉例說明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其目的而影響他人或其他群體的歷程。

6-2-1  從周遭生活中舉例指出不同權力關係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如形成秩序、促進效率、或傷害權益等)。

6-2-2  舉例說明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及環境權與自己的關係。

能力指標

 

6-2-3  實踐個人對其所屬之群體(如家庭、同儕團體和學校班級)所擁有之權利和所負之責任。

6-2-4  說明不同的個人、群體(如性別、種族、階層等)與文化為何應受到尊重與保護,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

6-3-3  具備生活中所需的基本法律知識。

6-3-4  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並解釋其內涵。

6-4-4  舉例說明各種權利(如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財產權、生存權、自由權、機會均等權、環境權及公民權等)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

9-1-2  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

9-3-4  列舉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並提出問題解決的途徑。

【藝術人文】

1-3-7  在表演戲劇活動中,表現積極合作態度,並表達自己的才藝潛能。

1-3-2  構思表現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材技法,完成有感情、經驗與思想的作品。

3-3-7  透過戲劇性的表演活動,模倣不同文化、社會之特色,並且尊重他人與團體倫理的概念。

教材說明

本單元由社會領域之法治教育入門,配合語文及藝術人文領域的相關活動,組成探討保護個人法益問題的[綜合活動]領域之教學活動設計。

 內容是以學生所繪製的漫畫【闖空門】拉開「竊盜篇」的序幕,而後共細分【認識法益】、【故事】、【諺語】、【學習角】、【刑罰大觀】、【問題討論】及【測驗】七大單元。

希望透過這次的媒體教學,能讓大家對[竊盜罪]有所認識,並知道如何預防偷竊行為的發生,達到利人利己的效益,進而,保障自己與他人的權益。

 

資料來源

        

主要教學活動

 

活動內容

第一節

【  研讀小執法說故事  】

第二節

【畫四格漫畫---竊盜篇】

第三、四節

【媒體教學---法益探索】

第五、六節

【  表演、討論與分享  】

媒體與工具

Namo WebEditor5.5、FlashMX、Photoimpact8.0

教學活動進行的步驟或流程

 

 

課前活動---【參觀派出所或警察局

1. 利用假期時,親子一起上網查警察局的資料,或親自到派出所訪談。(亦可由老師安排全班一起校外教學拜訪派出所)

 

第一堂課---【研讀小執法說故事

1.     請學生發表參觀心得或蒐集道的資料內容。

2.      一起朗讀【小執法說故事】第七冊【因小失大】。

3.      摘取故事大意

4.      分組討論

5.      角色扮演故事情節,並作深入探討教學。

6.      歸納此課的主旨。

 

第二堂課---【畫四格漫畫---竊盜篇

1.      腦力激盪---「常見的竊盜罪」。

2.          各組根據一種「常見的竊盜罪」,編纂故事內容。

3.          將故事轉化為「四格漫畫」形式呈現。

4.          輪流分組上台發表成果。

 

教學活動進行的步驟或流程

 

第三、四堂課---【媒體教學---法益探索

1.          說明【法益】的意義。

2.          逐一介紹【五個相關故事

3.          解說教學媒體中的【諺語】、【刑罰大觀】及【問題討論】,並作深入探討教學。

4.          歸納本教學媒體的主旨---希望透過這次的媒體教學,能讓大家對[竊盜罪]有所認識,並知道如何預防偷竊行為的發生,達到利人利己的效益,進而,保障自己與他人的權益。

 

第五、六堂課---【表演、討論與分享

1.  作文---劇本編寫,故事內容以教學媒體中的故事為題材。

2.          劇本編寫完成後,各組排演及製作道具。

3.          分組上台表演,引導學生專心觀賞別人的表演。

4.          讓同學互相說出各組的優缺點。

5.          針對劇情內容能夠思考和批判,提出問題解決的方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作業評量

1.       學習單:〔 認識警察局 〕、〔故事學習單一〕、
 〔故事學習單二〕、〔故事學習單三〕、
 〔故事學習單四〕、〔故事學習單五〕、
 〔 竊盜學習單 〕。

2.   作文---〔編寫劇本〕

3.   媒體測驗:〔線上測驗〕、〔成語拼圖〕

4.   美勞作品:〔四格漫畫〕

5.   分組表演

 

  

 

  

b0260@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