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主要河川
- 濁水溪(長度186公里)
臺灣主流最長的河川,為彰化縣和雲林縣的界河。
- 高屏溪(長度171公里)
臺灣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川,污染嚴重。
乾溼季明顯,故河川流量變化最大。
- 淡水河(長度159公里)
因為在臺灣北部,四季有雨,所以流量最穩定,早期可局部通航。
- 大甲溪(長度140公里)
臺灣水力蘊藏量和發電量最大的河川。
上游有國寶魚(臺灣鮭);中橫公路沿此河興建。
- 曾文溪(長度138公里)
源自阿里山,有南化、曾文、烏山頭三大水庫,提供南部地區的用水來源。
- 秀姑巒溪(長度104公里)
位於台灣東部,以泛舟而聞名的河川。
- 蘭陽溪(長度98公里)
雖然流域面積僅979平方公里,但年逕流量可達2361百萬立方公尺,原因是降雨季節分配均勻。

臺灣河川的特性(短小流急、缺乏航利、富於水力)
-
短小
島型南北狹長,且山脈南北走向,大部分河川以中央山脈為分水嶺呈東西分流。
-
流急
因河川短小且源自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勢起伏大固坡陡流急。因此在河川中、上游地區多急流、瀑布,水力資源蘊藏豐富。
-
缺乏航利
河川坡度大且河川流量變化大,故河川缺乏航利。
-
臺灣的河川受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影響,河川流量變化大,夏季為豐水期,河水滾滾,冬季為枯水期,河床乾枯,只剩涓涓細流。愈往南部河川洪枯流量變化愈明顯。淡水河流量最穩定。



-
荒溪型的河川
由於臺灣的降雨集中在夏季,因此在南部乾溼季明顯的地方,河川會顯現出雨季河水滾滾,乾季河水涓涓細流、磊石遍步的現象,這種型態的河川稱為荒溪型河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