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發展現況

西元1949年以後,中國的工業發展策略以開發內陸為主,西元1979年在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下,着重於沿海沿江地區的建設與發展,目前已逐漸形成了三大工業基地:環渤海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中國三大工業基地的比較
工業基地 特色
環渤海工業基地
  1. 分布的地區:包含天津、北京兩直轄市,以及河北、山東、遼寧等三省。
  2. 工業的發展:區內石油、鐵礦、煤礦資源豐富,多為重化工業,包含石化、鋼鐵、造船等需龐大資本的工業。
  3. 工業的產值:西元2003年,本區的工業產值佔中國總產值的24.6%。
  4. 鐵路、公路、空運、海運便利,高科技產業基礎雄厚。
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1. 分布的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包含上海市、江蘇省及浙江省。
  2. 工業的發展高科技知識密集的產業為主,如機械、紡織、電子通訊、化工工業等,並吸引半導體產業投資設廠。
  3. 工業的產值:西元2003年,本區的工業產值佔中國總產值的29%,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重鎮
  4. 本區內的上海,西元2004年名列全球第三大的貨櫃吞吐港。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1. 分布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即廣東省
  2. 工業的發展:以勞力密集加工出口工業為主,如電子、民生產業。
  3. 工業的產值:西元2003年,本區的工業產值佔中國總產值的15.1%。
  4. 中國最早開放的工業基地經濟特區多於本區沿海,是吸引外資的根據地。

中國三大經濟帶

  1. 晚近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自沿海開始,所以經濟發展程度自沿海向內陸逐漸拉大差距。

  2. 經濟發展水準可分為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

東部經濟帶

  1. 重要性
    人口最多的經濟帶,而包含三大經濟圈:『京津唐』、『長三角』及『珠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區。

  2. 區位條件→
    a.高密度的人口分布,位工業區位提供充足的勞力。
    b.具備資金及市場優勢。
    c.對外海空交通便利。
    d.居民教育水準高及國際觀充足,科技產業密集。

  3. 發展限制→
    a.工礦原料、動力資源不足。
    b.電力供應每年短缺。
    c.人口太多,糧食消耗量大而難以自足。
    d.華北地區降雨變率大,水資源不足。(中國的因應對策:南水北調)

中部經濟帶

  1. 重要性
    位居中國國土的中央,具承東啟西的重要地位。

  2. 區位條件→
    中國最重要的能源礦產分布帶,煤與石油的蘊藏豐富、農產餘裕。

  3. 發展限制→
    a.因現代化起步較晚人口資金一向為東部經濟區所吸引而外流
    b.缺乏直接對外聯繫或貿易的港口,以致進出口貿易成長較緩慢,而成為東部經濟帶的原料供應地。

  4. 改善方向→
    a.應優先發展交通建設,以吸引外資和人口進入。
    b.應以中國內地市場為目標,發展工商極具潛力。

西部經濟帶

  1. 重要性
    a.土地面積大、b.天然資源豐富。

  2. 區位條件→
    a.地廣人稀,主要發展第一級產業的型態。
    b.林牧及能、礦資源蘊藏豐富,深具開發潛力

  3. 發展限制→
    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的限制,交通不便,加重工業開發的成本,經濟相對落後。

 

中國的農業
中國的林業
中國的漁業
中國的牧業
中國的礦業
工業的分布
工業帶與經濟帶
與環境衝突
自我學習評量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