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分布

地形氣候影響,東半部以農業為主,西半部以畜牧業為主,分界線大致符合年雨量500公釐等雨線。農業區主要分布在溼潤氣候區半濕潤氣候區

中國東半部又因氣候條件的差異,以秦嶺淮河為分界

  一月均溫 年雨量 氣候 土壤 耕作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秦嶺以北 0℃以下 750㎜以下 溫帶季風 鈣層土 旱田 小麥 棉花、甜菜
秦嶺以南 0℃以上 750㎜以上 副熱帶季風 淋餘土 水田 水稻 茶葉、甘蔗

一穫春麥雜糧區

分布:東北地區

狀況:冬寒而長(緯度高)→年僅一穫主要作物有春麥大豆甜菜

長城(一穫區、二穫區的分界,冬麥、春麥的分界)
華北二穫冬麥雜糧區

分布:長城與秦嶺淮河之間

狀況:中國主要冬麥產區重要經濟作物是棉花

秦嶺淮河(中國水稻分布北界冬麥雜糧區與稻麥區的分界)
華中二穫稻麥區

分布:淮河與長江之間

狀況:夏稻冬麥主要經濟作物為茶葉、油菜。

長江(小麥分布的南界稻麥區與稻茶區的分界)
江南二穫稻茶區→

分布:長將與南嶺之間

狀況:平原區種稻丘陵區種茶

南嶺(二穫區與三穫區的分界)
華南三穫區

分布:華南地區

狀況:因高溫多雨可收二期稻作及一期短期作物主要經濟作物是甘蔗。

甘新一穫夏季綠洲農業區

分布:甘肅的河西走廊新疆的綠洲

狀況:

夏季高山溶化的雪水為灌溉水源農作屬於雜作因日照充足且日溫差大利於瓜果生長

西南二穫水稻雜糧區

分布:秦嶺以南四川及雲貴高原一帶。

狀況:

河谷平原壩子種稻米丘陵坡地種茶四川則南北作物均可種植

中國主要糧食作物

定義

指作為主食而能填飽肚子的作物。中國四大糧食作物為稻米小麥玉米薯類

水稻

  1. 主要分布地區除青藏高原及內蒙古外幾乎遍布中國相對集中於秦嶺、淮河以南
  2. 生長環境→喜溼、喜溫。(高溫多雨的平原)。
  3. 重要性→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國首位(即中國第一大糧食)。
  4. 分布的氣候區→副熱帶季風(華中、華南)與熱帶季風(華南)。

小麥

  1. 主要分布地區長江以北。以播種期分:長江〜長城為冬麥,長城以北為春麥。
  2. 生長環境→適應性強,耐寒、耐旱的平原上耕種。
  3. 重要性→中國第二大糧食作物。
  4. 分布的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華北地區、東北地區)。

玉米薯類

玉米、薯類屬耐貧瘠的作物,環境適應力強,玉米近年來已成為中國重要作物。

中國主要 經濟作物

定義

生產目的是做為貿易交換,或作為工業原料來源者,稱為經濟作物。例如:棉花、麻、菸草、甘蔗、甜菜、油菜、芝麻、花生、茶葉、咖啡、可可等。

纖維作物(棉花、麻類)

棉花

  1. 特性→喜溫好光,生長季長,收穫期忌雨。
  2. 主要分布地區→新疆的綠洲、華北平原長江流域

麻類

  1. 特性→
    黃麻需高溫多雨,主製繩索或麻布袋。
    苧麻、亞麻喜溫濕,主製成布料,涼爽耐穿。
  2. 主要分布地區→
    黃麻:華南地區;苧麻:長江流域的丘陵;亞麻:東北。

油料作物(花生、芝麻、油菜)

花生芝麻

  1. 特性→適合砂質土壤。
  2. 主要分布地區→北平原山東半島

油菜

  1. 特性→適應性強,冬季開花(金黃色)。
  2. 主要分布地區→長江流域。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甘蔗

  1. 特性→喜高溫多雨。
  2. 主要分布地區→華南各省的平原

甜菜

  1. 特性→耐寒、耐旱、喜溫涼。
  2. 主要分布地區→東北

飲料作物

  1. 特性→喜溫溼、耐陰、酸性土,適合多雲霧且排水良好的丘陵
  2. 主要分布地區→秦嶺淮河以南丘陵和山地

中國耕作方式

壟溝

在地勢低窪處,為防水患,將作物種在較高的壟土上;在地勢較高處,為防缺水,將作物種在比較潮濕的溝裡。第二年填溝成壟,挖壟成溝,作物配置的方式同第一年的配置。
壟與溝的位置每一年相互交換,既可防水患又可避乾旱,使土地充分利用,也讓土壤休養生息

輪作

將作物隨季節的變化輪流耕作稱為輪作,如五月種下高粱、小米,十月可收成;十一月種冬小麥,隔年七月收成;八月種大豆,十一月收成,緊接著土地休耕,以維持土地肥力。

間作

將作物隔一行或二行種植,然後行與行之間,種植另外一種不同的作物,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

中國的農業
中國的林業
中國的漁業
中國的牧業
中國的礦業
工業的分布
工業帶與經濟帶
與環境衝突
自我學習評量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