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

 

巴哈韓德爾韋瓦第
首頁 
中世紀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期 
古典時期 
浪漫時期 
考考自己 

 Johann Sebastain Bach  1685 ~ 1750  德國

巴哈於1685年的三月,誕生於今日德國中部的埃森納赫。八歲開始跟隨著父親學習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技巧,並且跟隨伯父學管風琴。10歲時父親不幸去世,因此被送往奧德魯夫地方的大哥約翰•克立斯多夫•巴哈家居住,並在那裡接受學校教育,巴哈因此在大哥那裡獲得正確的演奏基礎。15 歲時前往龍尼堡的教堂充任合唱團歌手。18歲時,就任安斯達特新教堂的風琴師與合唱長並開始作曲。

巴哈是所有後世音樂家所一致推崇的人物,因此,被尊稱為「音樂之父」。巴哈生前以管風琴演奏風靡當時,就作曲而言,他的創作大約可分〝威瑪〞〝柯恩〞〝萊比錫〞三個時代。

巴哈作品中的大半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樂,如;彌撒曲五曲、聖母頌歌、受難曲、教會清唱劇,此外他也寫下眾多的風琴曲,如賦格曲、前奏曲、觸技曲、奏鳴曲、幻想曲和聖詠前奏曲等。

1749年,經過兩次手術後,雙目失明,1750年七月二十八日,因腦溢血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音樂風格方面,以複音音樂為主,旋律與對位處理技巧高超,和聲充實變化多,節奏明顯重複短小樂句,聲樂處理傾向器樂風格。

 

  G小調小步舞曲

 G絃之歌

 G大大調小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