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在:首頁│什麼是雲
 
  地球上因為有雲,所以在太空中顯得特別明亮。大氣中因為有雲,所以有雨、有雪、有閃電、有雷,也有彩虹。天空中沒有雲的多變,日子會失色不少。雲會隨天氣情況的改變而發生變化,所以由雲的狀況及其變化的情形就可以預知天氣的變化,這是有經驗的獵人、航海人士、登山家、農人求生存的基本要件之一。可見「看雲」的重要性。雲的形狀對了解天氣狀況有關聯以外,雲在天空中的覆蓋是另一個重要的資訊。
  現在對雲的分類主要延續英國人 Luke Howard 十九世紀時的方式,依照雲的形狀,賦予它一個貼切的拉丁名詞。例如像一片白紙的叫 stratus(即 layer --層狀的意思),中文譯成「層雲」;泡沫狀的雲稱為 cumulus(即 heap --一團團的意思),中文譯成「積雲」;絲縷狀的雲稱為cirrus(即 curl of hair --卷卷的頭髮的意思),中文譯成「卷雲」;下雨的雲稱為 nimbus (即 violent rain --強烈降水的意思),中文譯成「雨雲」(註:但「雨雲」不能單獨稱呼,必須和其他雲屬合在一起稱呼的,例如積雨雲,雨層雲等)。所有其他形式的雲都可以用這四種名稱的組合去稱呼它們。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一直沿用 Howard 的命名法,除了少數特殊的雲以外。
 
  雲是由空氣中的水汽、經凝結或凝華作用而形成的水滴或冰晶等細小懸浮體所組成,形狀和位置均不斷在變化。
  雲量是指雲蔽天空的份數,一般把頭上的天空劃分為八等份,以視力估計雲所佔的份數,數量由無雲至八份----即密雲蔽天,外加天色迷茫共為十類。
  根據雲的形狀和高度,分為三種十類:高雲有卷雲、卷層雲及卷積雲;中雲(離地面約二千至六千米)有高層雲及高積雲;低雲有層雲、積雲、層積雲及雨層雲;還有積雨雲;各類雲的形狀和高度可參考右圖。上述每一類別的雲還可以進一步細分。

高雲族
中雲族
低雲族
直展雲族
卷雲
高層雲
層雲
積雲
卷層雲
高積雲
層積雲
積雨雲
卷積雲
雨層雲

雲族
熱帶地區
中緯度地區
極區
高雲族
6,000-18,000 m
5,000-13,000 m
3,000-8,000 m
中雲族
2,000-8,000 m
2,000-7,000 m
2,000-4,000 m
雲族
0-2,000 m
0-2,000 m
0-2,000 m

高雲族
雲底高度平均在離地面6000至 12000公尺之間。此種高度的溫度都在凝固點以下,因此經常凝結成為冰晶體,屬於冰晶雲。由於雲層比較稀薄,通常透光而沒有雲影,下雨的機率不高。
中雲族
一般狀況下,高層雲和高積雲雖然都出現在中層,但有時也能往更高處發展,雲底高度平均在離地面2440至6000公尺之間,多為水滴組成。
雲族
雲底高度平均在離地面2440公尺以下,但雨層雲雖屬低層雲,卻常會侵入他層的範圍,最低時幾乎可以接觸到地面。
直展雲
雲底高度平均約離地面 480至6000公尺之間,但其頂部常發展至 12000公尺以上,故雲體多為水滴組成,但高聳的頂部常有冰晶出現。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