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是由空氣中的水汽、經凝結或凝華作用而形成的水滴或冰晶等細小懸浮體所組成,形狀和位置均不斷在變化。 |
雲量是指雲蔽天空的份數,一般把頭上的天空劃分為八等份,以視力估計雲所佔的份數,數量由無雲至八份----即密雲蔽天,外加天色迷茫共為十類。
|
根據雲的形狀和高度,分為三種十類:高雲有卷雲、卷層雲及卷積雲;中雲(離地面約二千至六千米)有高層雲及高積雲;低雲有層雲、積雲、層積雲及雨層雲;還有積雨雲;各類雲的形狀和高度可參考右圖。上述每一類別的雲還可以進一步細分。 |
|
|
|
|
|
|
|
|
6,000-18,000
m |
5,000-13,000 m |
3,000-8,000 m |
|
2,000-8,000 m |
2,000-7,000 m |
2,000-4,000 m |
|
0-2,000 m |
0-2,000 m |
0-2,000 m |
|
|
|
雲底高度平均在離地面6000至
12000公尺之間。此種高度的溫度都在凝固點以下,因此經常凝結成為冰晶體,屬於冰晶雲。由於雲層比較稀薄,通常透光而沒有雲影,下雨的機率不高。 |
|
一般狀況下,高層雲和高積雲雖然都出現在中層,但有時也能往更高處發展,雲底高度平均在離地面2440至6000公尺之間,多為水滴組成。 |
|
雲底高度平均在離地面2440公尺以下,但雨層雲雖屬低層雲,卻常會侵入他層的範圍,最低時幾乎可以接觸到地面。 |
|
雲底高度平均約離地面
480至6000公尺之間,但其頂部常發展至 12000公尺以上,故雲體多為水滴組成,但高聳的頂部常有冰晶出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