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大洲工業化的情形與輸出商品結構
- 歐洲與北美洲→
因工業化發展較早,故工業產品輸出的比重最高,經濟發展程度也最高,也是能源消耗最多的地區。
- 亞洲→
工業化的時間較歐、美晚,是新興的工業化地區,且工業產品輸出的比重亦高。
- 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曾受殖民統治,故長期依賴外國的資金和技術,國家的經濟仍以輸出農、礦原料為主,工業水準低落,大部分工業產品仰賴進口。其工業產品與農、礦產品輸出比重約為6:4,例如:智利是世界最大銅產國和出口國,但利潤多由外資吸收掉。
- 非洲→
工業產品輸出比重小於礦產,目前輸出品仍依賴第一級產業。而南非共和國以礦產為發展基礎,是非洲最工業化的國家。
全球工業國家
- 工業先進國家→
英、法、德、義、日、俄、美、加為世界八大工業國(G8),在工業發展上居領先地位,技術研發能力強的國家。
- 新興工業國家→
新興工業化的國家並不具有成熟資本民主國家之社會和經濟的起始條件,但比其他開發中國家更近進步。新興工業化的國家常具有共同的經濟特色,包括近期工業化和逐漸開放的經濟,得以和其他國家進行更多自由貿易。
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利用出口即來自歐洲、美國等經濟佳的國家的跨國投資,成功地將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轉型以工業與貿易為主的經濟結構。
中南美洲因蘊藏豐富的石油、鐵礦資源對全球經濟影響重大。
金磚四國為俄羅斯、中國、巴西、印度經濟成長的力道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