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站
: 龍山寺
|
|
艋舺第一古剎
|
小檔案
: 龍山寺是由祖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 . 惠安 . 南安三縣(合稱三邑)的移民 , 從晉江安海龍山寺分靈過來.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建廟後
, 地位日趨重要 . 主祀觀世音菩薩 , 配祀的神明多為道教的媽祖 . 文昌 . 關帝.....等 , 呈現台灣移民社會寺廟[多神共祀
, 道佛不分]的特色 . 該寺兼具三邑移民信仰中心和同鄉會館的功能 , 鼎盛的香火帶動四周商街的興起 . 清代中晚期 , 已成為地方的公廟
, 不論是郊拼或械鬥 , 乃至集會議事 . 仲裁糾紛等 , 都以此為總部 . 寺廟曾因地震 . 颱風毀損 , 經過多次整修 . 兩百多年來
, 不僅是艋舺地區的信仰中心 , 同時也是世界各國來台遊客必到的觀光地 . 現今列為二級古蹟 |
第2站
: 青草巷
|
|
艋舺地區最專業的巷道 |
青草巷位於西昌街二百二十四巷,因蔥綠的藥草而聞名,此巷道內約有十多家藥草店聚集,可說是萬華地區最專業的巷道。該巷的形成,是因艋舺開墾之初,流行疾病多,合格的中醫少、青草藥店就成為民間診療的主要機構。
每一家青草店面都擺著青翠的藥用植物,遊客一步入此區,濃濃的青草香也迎面撲鼻而來。
草藥來源,以臺灣本地所產的為主,種類多達一、二百種。北部供應新鮮的藥草,南部運上來的則多經乾燥處理。青草用途十分廣泛,可內服,也可外敷。例如夏天煮成青草茶清涼退火,或用來煎服飲用,或者跌打損傷、生瘡流膿時用來外敷的草藥;當然商家也可根據客人的需求調配,做為客人的健康諮詢顧問。
|
|
第3站
: 地藏王廟
|
|
艋舺地區唯一仍保存清道光時的面貌 |
地藏王廟主祀地藏王菩薩
, 是協助亡靈前往極樂世界的神 , 所以又稱為[幽冥教主] . 該廟建於清乾隆25年 , 但是現在的面貌是清道光8年<西元1828年>重建起來
. 左側的昭顯廟供奉大眾爺 , 是無主亡魂的總稱 . 艋舺地區是台北市最早開發的地區 , 移民死於天災 . 海難 . 疾病和各種械鬥者不在少數
, 所以這兩座廟的興建都和這些現象有密切的關係 . |
|
第4站
: 隘門
|
|
位在廣州街223巷的清代民間防衛系統 |
早期艋舺的三邑人
, 為防衛其他移民的攻擊 , 多在街道的入口處設置[隘門] , 頂層設門樓做瞭望的功能 . 在官方勢力不足以護衛地方治安時
, 隘門可說是民間的自衛系統 . 今艋舺隘門已廢 , 頂層也改奉<福德正神> . |
|
第5站
: 育嬰堂碑
|
|
艋舺繁榮時的社會福利措施 |
艋舺在同治年間已是繁華的都會
, 時常發現棄嬰 . 孤兒或有溺死女嬰的惡習. 因此由縣丞與富紳聯合興建育嬰堂 , 專收孤兒及貧苦無以教養的子女 . 育嬰當時從進口鴉片和自淡水出口的帆船
, 抽取部分稅收充入經費 . 到了日據時期 , 該堂才撤廢 , 今日只剩下石碑在舊仁濟醫院門口 . |
|
龍山寺 : http://www.lungshan.org.tw/
文建會 : http://www.cca.gov.tw/cgi-bin/index.cgi
交通部觀光局 :
http://www.tbroc.gov.tw/_index.htm
萬華區公所 : http://www.waha.gov.tw/
北市大理高中 : http://www.tlsh.tp.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