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築物上常見的裝飾

一、彩繪 二、剪黏 三、陶瓷 四、木雕 五、石刻 六、書法

 

一、彩繪
彩繪是人類表現繪畫技藝的一種方法;「彩」指的是打底的工作,「繪」則是繪製裝飾的過程。在我國民俗彩繪主要是作為建築的裝飾,用於廟宇、家祠的建築最為普遍,因此又稱為建築彩繪。古時候台灣的建築物大致有「牆上彩繪」及「樑柱彩繪」兩種彩繪法。

 

二、剪黏

剪黏是台灣廟宇屋頂上必要的裝飾,內容大都是精美細緻的寶塔及花鳥走獸,是一種鑲嵌式的浮雕或雕刻藝術。傳統的「剪黏」是用石灰、糯米、麻絨及黑糖捏塑後粘貼上小塊的瓷片。

 

三、陶瓷、泥塑

彩瓷貼在牆上作裝飾。

 

以石灰加烏糖汁在滲入棉花搗成材料,可以捏速成各種圖樣,作屋脊或牆壁的裝飾,稱為灰塑或泥塑,也可以上彩。

 

四、木雕

中國傳統建築以木、石為主要建材,樑架及柱礎常成為雕刻重點。雕刻的木材不能太軟,通常使用樟木,樟腦味也可以防蛀蟲。雕刻內容有植物、動物、人物、民俗傳說故事等,象徵吉祥、好運或討個吉利,期望家道興隆,子孫平安幸福。當然,雕刻物還會佐以彩繪來美化、裝飾。

 

五、石刻

石雕上至屋脊、樑柱、門框〈窗〉,下至臺基、礎石均可雕刻;通常在不承受力量的部位才雕上裝飾圖案。石雕材料以花崗石、青草石及觀音石較多。 雕刻內容動植、物均有,其中最常以龍、鳳、獅、麒麟等具神性的動物作為題材。

 

六、書法
中國書法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葩,與繪畫並居中國藝術史的主流;它能裝裱加框懸掛在廳堂、書齋內供人欣賞,並能應用在各機關、商店等的招牌和名勝紀敘、碑誌、牌坊等處;甚且,上至皇室的宮殿,下至平民居處的門框,也都黏貼以書法揮毫的門聯,來慶賀節日。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