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屏山的名稱來由:
依鳳山縣采訪冊所記:「半屏山在半屏里,縣西北17里,平地起突,高2里許,長六里許,行如幛,如畫屏,故名。為聖廟左翼,蓮花潭直逼山下,又如展旂,故亦名旂山。」
(2)半屏山的傳說故事:
u
半屏山囂張,遭雷神擊垮
傳說在遙遠的古代,半屏山是一座完完整整高峻雄偉的山,上面覆蓋著茂密的植被。它高高地佇立在平原上,於是心裡產生了唯我獨尊的傲慢態度。它渺視周邊的山丘,強邀被稱為「群山主峰」的打狗山挑戰比高下。它口出狂言地的說:「我比你高,而且只要在我的頭頂放三塊豆腐乾,就可以把天頂破。」此時天神剛好路過此地,聽到如此狂妄傲慢無禮的言語,就命令雷公去教訓它。雷公用大鐵槌敲打在它的身上,
半屏山就崩塌了一半,它身上的石子、泥土、草木紛紛地滾落到山底下,只剩下一座半面山。
傳說是,有一天八仙中的呂洞賓下凡人間,到高雄的一座山下的村莊,想要招收一位知足常樂的凡人作為徒弟。他用法術在山的西北側將泥土、石子、植物等變成一塊塊的大餅,並掛著招牌,上面寫著:「一文錢買一塊,兩文錢任意拿」。當地的居民看見後,紛紛地拿兩文錢購買大餅,並且在當下能吃進肚子裡頭的儘量吃,有袋子的儘量用袋子裝,沒有袋子的脫下上衣來包,每個人都盡量地拿。幾天後,來了一位年輕人,他用一文錢買一塊大餅止饑,一連七天他都只帶一文錢來買一塊大餅。他的行為被當地的居民取笑,視為傻瓜,不過這個年輕人並不在意。第八天,仙人發現這位少年並沒有貪婪之心,而且能安貧樂道,於是向他表明來歷與用意。然後獲得少年家屬的同意,帶著少年去仙境修道。這時候,貪得無饜的居民才發現那座與他們平日賴以維生的大山已經骨肉被剝,皮毛盡落,面目全非,再也看不見美麗、健康的身体了。
很久以前,,有意女二男的仙人相約下凡,女的嬌豔美麗,男的一個年輕英俊,另一個是滿頭銀髮的老仙翁。後來兩個仙人都愛上仙女,兩人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結果老仙翁道行高深,一劍把年輕的仙人劈成兩半。這場惡鬥驚動了玉皇大帝,一氣之下把三個仙人貶為山嶽,仙女變成「鳳山」,老仙翁變為「旗后山」,被劈成兩半的年輕仙人就是現在的「半屏山」。
在半屏山的一座石洞裡住著一位和尚,靠著石縫裡流出的白米過日子。這個石縫很奇妙,每天湧出來的白米正好夠他一天的食量。有一天,和尚起了貪念,把石縫挖大,希望湧出更多的白米。結果這一挖,石縫卻再也湧不出白米來了,和尚氣得暴跳如雷。這一跳居然把山給跳崩了,半屏山就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位於翠華路旁登山口附近的寺院主要有三個:一是萬姓公媽祠,二是九龍寺,三是福安宮。
萬姓公媽祠是為了祭祠早期埋葬於半屏山,後來因翠華路的開闢挖掘出無人看顧的遺骸而設立。
九龍寺是前住持林裁於民國57年所興建。據說以前寺後方大榕樹的氣生根深入地面後形成九條支柱根,因為形体碩大雄偉宛如九條龍,故名九龍寺。傳聞以前大榕樹下常常有一條大蟒蛇纏繞,早晚會出來覓食,人們則拿雞蛋給它食用,它的脾氣溫和,不曾傷人。後來住持徵求大榕樹神的同意後擴建寺院的規模為兩層,並供奉觀世音菩薩與三聖佛為大悲殿。不久在其旁又興建慈母慈惠堂,主奉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不過自從寺院擴建後大蟒蛇即消失。
另外九龍寺所興建的停車場旁有一間福安宮,供奉福德正神,為本山的土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