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聞虎色變
 

多年以前,南部有一位教師帶學童上山踏青,中途卻遭受虎頭蜂攻擊,該名教師奮不顧

身脫下上衣驅趕虎頭蜂,結果還是慘遭不幸,造成數人死亡,從此人們都聞虎色變。俗

稱的虎頭蜂其實是指「膜翅目─胡蜂科」的昆蟲,種類很多,但依照生活習性又可概分

為「獨居型」和「群居型」兩大類。

 

 
◎獨居型的虎頭蜂
 

這類虎頭蜂過著獨居的生活,無論棲身、覓食都是獨來獨往,例如黃胸泥壺峰。

一、築巢行為:

  雌性泥壺蜂在產卵前會到水源地吸水,再前往泥地上攪和出一顆泥球,然後帶到能

  遮陽避雨的地方開始捏泥築巢,泥巢就像一罈罈的酒壺堆疊起來,最後還會將壺口

  封閉起來,以防止天敵侵入;每隻雌蟲大約會堆疊四到六個泥壺,也就是生產 4 ~ 6

  個卵。

 
 

二、繁殖過程:

  雌蟲每次砌好一個泥壺後,就捕捉足夠的毛毛蟲將牠們麻醉,然後放置於泥巢中做

  為幼蟲孵化後的食物。幼蟲在短短四天內就可以吃掉五、六條毛毛蟲,體型快速膨

  脹,由翠綠色轉為明黃色,接著就吐絲結一層薄繭,並化成蛹,大約五天的時間就

  可以蛻變為成蟲,然後再鑽洞離開。

 
 

 
◎群居型的虎頭蜂
 

這類虎頭蜂跟蜜蜂、螞蟻同樣過著群體的生活,每一隻蜂都有自己的份內工作,例如黃

腰虎頭峰;牠們的社會階層主要有三種,最高階的是一隻蜂后,每天不停的產卵,第二

層是雄蜂,幾隻雄蜂的任務是負責與蜂后交配,最下層則是數量龐大的工蜂,全都是體

內沒有卵巢的雌蜂,也就是說沒有生殖能力,輸卵管退化為具有殺傷力與帶有毒性的蜂

針。

一、築巢行為:

  當蜂巢內有第二隻蜂后產生時,她會帶一些工蜂離開另覓一個能避雨且通風良好之

  處,所以居家的屋簷下常成為牠們的最愛。蜂巢的材料主要是一些樹皮和枯葉,在

  配上一些牠們的分泌物混合而成,正六邊形的巢穴與外皮同時構築,通常外皮上會

  保留幾個出入口。

 
 
 

二、繁殖過程:

  黑尾(黃腰)虎頭蜂屬於完全變態的類型,幼蟲孵化後由晶瑩剔透的身軀逐漸轉為明

  黃色,接著在穴口封上一層絲並化成蛹,羽化為成蟲後破繭而出,原來的巢穴又可

  以再飼育一隻新生的幼蟲,不斷循環利用。

 
         
 

 
◎蜂湧而至
 

通常會螫人的多屬於群居性虎頭蜂,當巡邏蜂受到騷擾或蜂巢受到震動時,牠們會以一

種叫做「費洛蒙」的氣味快速傳遞訊息給同伴,接著大量的工蜂會以蜂針攻擊侵略者。

 

蜂毒的危險性有兩種:

一、受針螫的部位會發生紅腫、奇養或刺痛。

二、蜂毒可能引起頭部暈眩、呼吸困難,甚至於

  氣喘、休克等。

 
 

 
◎虎頭蜂的防範與救治
 
一、碰到蜂巢應盡速遠離,不要騷擾在附近巡邏的工蜂或覓食蜂。

二、居家或校園附近發現蜂巢,應即早請消防隊處理。

三、如果不甚遭受攻擊、蜂螫,應盡速就醫施打破傷風與抗過敏的藥劑。

四、蜂毒的潛伏期可達二到四天,隨時注意身體的不適反應,可用冰敷降低紅腫症狀。

 
 
聞虎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