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府」也就是「陳悅記祖宅」,這座古老的房子已經有一百七十幾歲了。一開始,只有二進二護龍的公媽廳,後來慢慢的增加,變成現在的兩座帶護龍的建築組成:一座是三進雙護龍的公媽廳,是家人生活的空間;另一座是四進單護龍的公館廳,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老師府和其它的老房子,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我們來瞧一瞧:
【舉人的旗杆】
原本在廣場上有三對旗杆,兩對木旗杆和一對石旗杆,但是現在只剩下石一對旗杆。並不是每戶人家都可以立旗杆,只有中了「舉人」或「進士」的才可以立一對旗杆。
![]()
旗杆上有旗斗,為什麼要在旗杆上加設「旗斗」呢?傳說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他小的時候很生活很窮苦,曾經受到雀鳥的幫助,吃過雀鳥撿回來的稻穀填飽肚子。因此,當他當上皇帝以後,就下令所有的旗杆要加設旗斗,並在旗斗上放一些稻穀餵雀鳥,以感謝雀鳥的幫助。到了清朝,還是繼續在旗杆上加「旗斗」,但已經不是為了感謝雀鳥,而是希望舉人可以感謝國家的恩惠。
![]()
在旗斗上寫著「官位的名稱」,旗杆上有一隻往上爬的小老虎,代表著「要更努力的讀書,考上進士」。
【匾額】
在「老師府」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匾額,從這些匾額就可以知道這個家族的豐功偉業和歷史:
「外翰」這個匾額是擔任「福建閩縣教諭」時,認真教學所得到的。
「樹德之門」這個匾額是陳維英遵守父親的遺囑,捐 三千兩 白銀給學海書院,提供學生們的食宿費用,這件事被地方官知道,而頒發匾額。
「詔舉孝廉方正」是由於陳維英其品性、對家族及地方的貢獻,都是大家所公認的,因此地方官推薦他「孝廉方正」,經由皇帝頒給匾額。
「文魁」是陳維藻及陳維英中舉人時得到的。
【楹聯】
在「老師府」中有很多刻在柱子上的「楹聯」,這些「楹聯」的內容,最主要是要家族中的人,不要忘記一些最重要的道理,他們把這些道理,寫成對聯,刻在柱子上,希望子子孫孫都能永遠把這些道理,記在心裡。
數十年克儉克勤,祖宗創業
第一等不仁不義,兄弟爭產
意思是祖先很辛苦的工作,才能有現在的好生活,我們不要浪費;而最對不起祖先的是和兄弟爭財產,兄弟之間應該要互相幫助、和睦相處。
子弟侄皆毋溺愛,君親師何以酬恩
![]()
![]()
上句的意思是父母不應該溺愛子女,被溺愛的子女是無法成為有用的人;下句是對國家、父母、老師要懂得感恩,虛心學習。
悅心只在讀書會悟
記憶勿忘創業惟艱
這兩句的第一個字「悅」、「記」,是陳家的家號,這一棟房子的名字就叫做「陳悅記祖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