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采風

 

 

 

民俗風情藝術采風

 

 

交趾陶

石猴

國際管樂節

 

 

交趾陶

交趾陶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台灣民間簡稱其為「交趾」、「交趾尪仔」、「交趾仔」,一般廟宇中有許多交趾陶塑造人物,而「尪仔」在閩南語正是「人物」的意思。 交趾陶早期的應用多在台灣寺廟建築裝飾,現在漸漸成為一般民間收藏的藝品。
交趾陶內容大致為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或者歷史文學,前者應用多在祈福,後者教化作用較多。傳統題材「人」為中心,搭配其他動物、植物等,主從分明,統一和諧。交趾陶多設置在寺廟高處,大概位置在牆堵(腰見位置堵、身堵、水車堵、裙堵)、大脊、博脊、規帶、山牆鵝頭、鳥踏、墀頭、照壁等。 

關公斬蔡揚

    它的主要特色在於寶石釉彩、晶瑩剔透,因此已慢慢自廟宇走入一般民間客廳供人珍賞。台灣交趾陶的發展始於葉麟趾(葉王),與後期對交趾陶有極大貢獻的林天木,兩人皆為嘉義人,葉王作品參加世界博覽會,技驚各國,堪稱國寶級作品台灣交趾陶的發展始於葉麟趾(葉王),與後期對交趾陶有極大貢獻的林天木,兩人皆為嘉義人,葉王作品參加世界博覽會,技驚各國,堪稱國寶級作品,因此嘉義在民國八十六年辦理第一屆交趾節,並已交趾陶為嘉義市的文化特色,故稱嘉義是交趾陶的故鄉,日本人甚至稱之為「嘉義燒」,所有藝師都在嘉義學藝,嘉義市立文化中心亦設有交趾陶館。 

回頁首


石猴

文化中心外的石猴雕刻

      嘉義畫家輩出.享有『畫都』的美譽,嘉義也是「台灣絕技」交趾陶的故鄉,全台聞名。近來又發掘嘉義新特色,利用八掌溪各種貝類化石所雕刻出的石猴隻隻栩栩如生.桃城石猴又代表了嘉義,是嘉義人的榮耀。嘉義雕刻石猴已有五十年的燈史.在阿里山上有座天然大石猴.嘉義山區仍有許多獼猴的蹤跡嘉義八掌溪更多各極貝類化石,種種大自然的條件,配合藝術家靈眼慧心的巧手技藝,終於孕育並造就百分之百地方色彩及鄉土風味的嘉義石猴。這群猴雕藝術家大多是很少師承背景,沒有學院訓練,屬於自行摸索,精益求精的「 素人藝術家」。從猴雕第一人詹龍以來,歷經五十年,眾集三十多人的努力雕鑿及默默耕耘,終於創造出 「石猴世界」的藝術特色。

回頁首


國際管樂節

    嘉義地區的管樂發展源起於本世紀初的日據時代,二次世 界大戰後,台灣地區各級學校的管樂團出現斷層與停擺現 象;民國六十年代以後,歐、美、日等各國之管樂團極具規模,嘉義地區的嘉義高中及蘭潭國中之管樂隊首先引進西方改編古典音樂而成之管樂曲作為樂隊訓練教材,並獲台灣省音樂比賽佳績,至此嘉義地區各校學生管樂團隊跳脫狹隘的軍樂範疇。

國際管樂節-踩街活動

踩街活動-嘉義女中

    嘉義市文化局前身市立文化中心在國內為成立較遲的縣市層級文化機構,自民國八十一年成立後,秉持著「迎頭趕上、後來居上」的理念,積極發掘並推動各項藝術文化活動,當時選定在本市發展最具基礎與歷史背景之管樂演出為重點推廣項目,旋於八十二年起成功地辦理第一屆嘉義市管樂節;搭配文建會小型國際展演活動專案,管樂節的位階從第六屆起提升為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並設定每兩年以國際活動型態籌辦,近十年來,已成為本市最大型的藝術節,每到年底,全市市民也都會跟著動了起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