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溫帶及寒帶氣候的分布、特徵與景觀:
氣候型態 |
分布 |
特徵 | 景觀 |
熱帶氣候 | 回歸線之間 |
因太陽終年接近直射,全年氣溫均高。 | 雨量豐富的地區,形成雨林,居民以採集、游耕為生
雨林氣候的兩旁為莽原,斑馬、獅子、羚羊是常見的動物。 回歸線附近,部分地區因受副熱帶高氣壓籠罩,降水稀少,形成草原或沙漠。 |
溫帶氣候 | 回歸現與極圈之間 |
終年西風吹拂,有暖流經過的大陸西側,雨量由沿海地區向內陸漸減,溫差則漸增。 | 濕潤地區,農業發達,成為世界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帶。 地中海型氣候區是著名的葡萄、橄欖及花卉的生產區。 較高緯的地區分布著針葉林。 |
寒帶氣候 | 極圈與集點之間 |
全年低溫,極區終日冰雪覆蓋。 | 冰原邊緣以苔原為主要的植被景觀。 居民多以漁獵為生,如北極海沿岸的因紐特人、歐洲極圈內的拉普人 |
熱帶雨林氣候與沙漠氣候的比較:
熱帶雨林氣候 |
沙漠氣候 |
|
分布地區 | 亞馬孫河盆地、剛果盆地、南洋群島、中美地峽、馬達加斯加島東部。 |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南美智利北部、澳洲大陸、中亞盆地、中國新疆、美國西部、南美阿根廷南部。 |
氣候特徵 |
全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可達26℃,沒有明顯的乾季,經常雲霧暸繞,空氣悶熱,對流雨頻繁。 |
年雨量少於250公釐,且變率大,降雨屬於對流雨,日照強烈,氣溫高,風力強而方向不定,常有沙塵暴。 |
生態環境 | 森林茂密高大,林中藤蔓攀延,樹木成曾分布,各分層有不同動物棲息,植物種類繁多。 | 植物難以生長,只有耐旱的沙漠植物,如仙人掌、棕櫚樹、荊棘等。動物有耐旱、耐飢及移動迅速特性的駱駝、蜥蜴、蛇等 |
熱帶沙漠的分布與成因:
副熱帶高壓籠罩 | 位居背風側 | 寒流流經 | ||
非洲 |
撒哈拉 |
* |
||
喀拉哈里 | * |
* |
||
那米比 | * |
* |
||
亞洲 |
印度半島(塔爾) | * | ||
阿拉伯半島 | * | |||
美洲 |
墨西哥北部 | * | * | * |
智利北部 | * | * | * | |
澳洲 |
澳洲中西部 | * |
溫帶沙漠的分布與成因:
冬季高氣壓源地 | 深居內陸距海遙遠 | 位居背風側 |
寒流流經 |
||
亞洲 | 蒙古戈壁 |
* |
|||
新疆塔克拉瑪干 | * | ||||
中亞 | * | ||||
美洲 | 美國西部 | * | * | ||
阿根廷南部 | * | * |
地中海型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的比較:
項目 | 地中海型氣候 | 熱帶雨林氣候 |
緯度位置 | 緯度30°至40°之間的大陸西岸 | 南北緯10°之間 |
氣候特色 | 夏乾冬雨 | 全年高溫多雨,沒有明顯的乾季,對流雨頻繁。 |
分布地區 | 地中海沿岸、美國西南岸、智利中部、南非西南岸、澳洲西南岸 | 亞馬孫河盆地、剛果河盆地、南洋群島、中美地峽、馬達加斯加島東部。 |
經濟活動 | 是著名的葡萄、橄覽及花卉的生產地區 | 種植可可、咖啡、油棕、橡膠等熱帶作物 |
亞洲溫帶季風與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地區與風向:
氣候類型 | 分布地區 | 風向 |
溫帶季風氣候 | 日本、韓國、中國東北與華北 | 夏季:東南風 冬季:西北風 |
熱帶季風氣候 | 中國較低緯的地區、台灣、東南亞、印度半島 | 夏季:西南風 冬季:東北風 |
亞洲熱帶季風與副熱帶季風氣候劃分依據及分布地區:
氣候類型 |
劃分依據 |
分布地區 |
熱帶季風氣候 |
北回歸線 |
台灣南部、中南半島、印度半島、中國華南沿海 |
副熱帶季風氣候 | 台灣北部、中國長江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