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祀吳姓始祖的吳姓大宗祠,創建於清同治七年(西元一八六八年)。

堂內神龕奉祀吳開姓始祖泰伯、傳代始祖仲雍及繼世始祖季札,並有人像的彩繪,簡單述說著生平。左右神龕供奉著吳姓列祖列宗神位。

民國五十六年曾經重新整修,今雖四周都是高樓環擁,但是牌樓拱門、中庭綠蔭與傳統建築仍存有古意,尤其宗親的春、冬二祭,香火永續,更可看出吳姓子孫慎終追遠之美德。

全臺吳姓大宗祠

第三級古蹟

現址︰成功路一七五巷五七號

吳氏大宗祠創建於清同治7年(1868年),供奉吳姓祖宗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暨列祖列宗。周代先祖傳至古公亶父,生泰伯、仲雍、季歷,泰伯、仲雍讓位給季歷,後來季歷的孫子(周武王)討伐紂王,追封於吳,到了季札,因為他受封於延陵,吳氏族人於是以延陵為郡號。

吳氏大宗祠以正堂為主要空間,前有庭院,大門為精緻的洗石子,正堂面寬三開間,門楣掛著「記手世家」匾,簷廊兩側牆上石雕為歷史文物,泥塑則為近作,正堂神龕中為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畫像,左右兩邊陪祀保生大帝及吳鳳,並有彩繪大師潘麗水所作之「真人煉藥」、「吳鳳成仁」壁畫,中央樑上懸有「至德」匾,兩旁門柱上並題有「泰啟綱長一派淵源光寶島,伯尊倫理千秋經緯溯勾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