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我的聲音

    南管二弦和常見的二胡、京胡等傳統擦弦樂器有很大的差別,它的製作規矩十分嚴格。琴筒是林投樹或龍舌蘭的根部製成,筒面是梧桐木的薄片,琴桿以竹子根部為材,並規定以十三個節為標準,二弦琴軸的方向與二胡相反,琴弦纏繞在把手上,最奇特的是馬尾,或鬆或緊的運弓。

    在演奏時,補足其它樂器無法填滿的空間,貫穿全曲。 二胡為我國流傳最廣、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拉弦樂器,它廣泛的流傳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以至珠江流域。

    二胡這個名稱,在南方是專指獨奏用或是國樂隊用的一種,北方人稱為『南胡』。 由於全國各地不同的習慣,也有稱為『二弦』、『胡胡』的,名稱雖多,實際上卻是同一種樂器。

    二胡音色優美、表現力強,既能演奏柔和、流暢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音色剛柔多變。由於流傳和使用的地區不同,演奏法基本一樣,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色彩。

    二胡在國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既用之於獨奏,也適合合奏和伴奏,在民間戲曲的多種劇種中均為重要的伴奏樂器。 在我國弓弦樂器中是與最早出現的奚琴類似的,和二胡有根本上的差異,它是以竹頭倒插為琴桿,琴筒用硬木或林投車製而成,調音診子在右方,琴弦則纏在把手上,是很特殊的樂器,音色細緻柔美,為上四管的調和樂器。

    南管二絃為擦奏式樂器中形制最為獨特者,它的兩根絃與絃軫位於同側,在型制上與宋朝奚琴有許多相似之處。至於其他樂種或劇種的二絃或胡琴,絃與絃軫都位於前琴桿的兩側。 南管上四管樂器之一:二絃 它的絃用絲做成,琴杆用竹節根部來做,且規定以十三個節為標準,林投木製音筒呈現鼓形,筒面蒙上梧桐木質薄片音響板,演奏出來的音量小、音質細,是現存最古老的擦奏式樂器。 執奏二絃時,右手握弓的食指不可突出在外,拇指按於上方,橫置平行,沈腕運弓;左手虎口置於軟馬下,各指以指腹按音。南管運弓、按指規則甚嚴,內絃只能拉弓,外絃必須推弓,左手同時按絃,輕輕奏出如遊絲般屢屢不斷的樂音,為輔助洞簫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