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俚語---牛 台語發音 註解 解釋&常用國語
牛頭馬面

  原指地獄供差之兵卒,面貌醜陃,性情兇殘,形容醜陋兇惡之人。
牛聲馬喉   罵人大聲吼叫,或譏諷人歌聲難聽,與「狗聲乞食喉」類似。
牛腸馬肚   牛、馬體大,食量驚人,比喻人的食量很大。
牛會哺棉被 哺:(台語音部)咀嚼,例如哺檳榔(嚼檳榔) 牛吃草,不可能嚼食棉被,比喻子虛烏有,絕無此事。
犀牛照角   犀牛睨目而視,形容男女眉目傳情之狀,另有怒目相視之喻。
老牛食幼菅筍

幼菅筍:幼嫩的菅芒草,此處泛指一般嫩草。 比喻老夫娶少妻之老少配。
牛牽到北京嘛是牛 嘛是:還是 意謂牛牽到任何地方,仍然是牛不是馬。
形容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比喻人性情執拗難以改變。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毋驚:不怕,通:可以 比喻只要下定決心,不畏艱辛勞苦,認真努力,不怕沒事可做。
牛鼻毋拎拎牛尾 (音玲):拉而牽之。例:拎牛鼻 謂牽牛不拉牽牛鼻而去拉牛尾,比喻做事不得要領或本末顛倒。
慢牛厚屎尿 慢牛:行動緩慢的牛。厚屎尿:即屎尿多,常常要解大小便。 行動遲緩懶散的牛,常藉頻繁的解大小便,而拖延、逃避工作,引喻行為懶散,工作不力之人,常藉故拖延時間或逃避工作。
做牛著拖,做人著磨

  做牛拉車拖犁,雖然勞苦,乃其本分,做人受到折磨,磨練而成長,亦是人生奮發向上必經的歷程,寓意安慰、勉勵,遭受困境的人能忍受折磨,發奮向上,不用氣餒。
相推駛死牛 相推:互相推拖。駛死牛:用牛耕田,工作時間拉長使牛疲困累得要死。 形容耕作時相互推拖,時間延長,累死牛隻,比喻做事時大家推拖,不願勤奮自動工作。
一隻虱母謗甲水牛大 虱母:虱子。謗(音磅):誇大其詞。 一隻比米粒還小的虱子,卻誇張說得天花亂墜像水牛那麼大,形容人說話太過誇張不實。
好牛濟人犁,好馬濟人坐 好牛:指善於耕田的牛。濟:多。犁:拖犁耕田。好馬:指善跑的馬。坐:騎乘。 意謂善於耕田的牛,工作效率高,大家搶著用牠犁田,善跑的駿馬,也是大家搶著騎用,以致好的牛、馬特別勞累,喻能者多勞。
人心肝,牛腹肚   謂人的心肝像牛腹那麼大,比喻人心慾望無窮,貪心不足。
烏鶖騎水牛

  烏鶖騎在牛背上原是為了吃牛身上的虱子,因烏鶖是較小型的鳥,騎在牛背上這種景象,遂被引申形容夫妻是大塊頭的太太,個子小的丈夫。
使牛去逐馬,牛去連馬無 逐(音辱):在後面追趕。使:使喚。 牛行走緩慢,牛步是緩慢的代名詞,馬善跑,驅使牛去追趕馬,有違常情事理,結果牛去了無濟於事,連同馬一起丟掉,損失加重,喻做事未經深思,違背情理以致損失慘重,另喻叫人去找某人回來,結果兩人都不回來。
鳥喙牛尻川

喙:嘴。尻川:屁股。此指排便的肛門。 鳥嘴尖小,表示吃進的少,牛的排泄肛門大,表示出口大,排出多,引喻收入少、支出多,入不敷出。
食若牛,做若龜   食若牛,是說吃飯像牛的大胃口;做若龜,是說做事像烏龜那樣慢吞吞的,形容食量驚人,做事推遲、好吃懶做。類似「食像武松打虎,做若桃花過渡」語句。
食水牛,連角吞   水牛不但身材龐大,並且頭上的兩支角亦相當粗硬,能夠吃下牛身已不簡單,更何況連角一起吞食,顯示胃口極大,且粗暴兇殘,比喻巧取豪奪,劫掠一空。
卡好駛牛嘛著人工   原意為再好使用的牛隻,不論耕田或拉車,都須要人來牽引,沒有人的參與,牛不可能從事耕作,引申為即使吃些小虧,也不必太在意,如果遭到些許損失,就要興訟或以其他方式討回公道 ,必須耗費金錢,時間和精神,甚至節外生枝,勸喻儘量息事寧人。
牛面前讀經   與華語的對牛彈琴意義相同,形容所作所為毫無作用,白費心機,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