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台東的謝坤山,小時候因家境不好,小學畢業後無法繼續升學,到工廠打工。十六歲那年,謝坤山因工作時誤觸高壓電,失去了雙手、右小腿,左腳趾也燒壞了。當時,父母無力負擔龐大的醫藥費用,親友勸父母放棄治療他,母親卻堅定地說:「只要能救活他,讓他再叫我一聲媽就夠了。」母親的眼神,激發謝坤山無比的勇氣,賜給他新生命。 

出院後的謝坤山,什麼也不能作,連吃飯、上廁所、洗澡都無法自理,完全要依賴母親。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謝坤山開始學習克服身體的障礙,從能夠「照顧自已」開始。

謝坤山在家中療傷的七年中,練習用口取代雙手,咬筆寫字。經歷了幾年邊寫邊流口水、及字體歪七扭八的失敗,謝坤山終於領略了用嘴咬筆的技巧。學會了寫字,謝坤山又開始練習素描,拿妹妹的課本來臨摹書中的畫像。

有一天在看到電視上播出的羅浮宮世界名畫,讓他不再甘心只畫肖像,決定外出學畫。謝坤山曾到三重一家專門為身障人士設立的習畫社團學畫,後來社團因經營不善倒閉,謝坤山和五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組了一個「慢半拍」畫室。由於中視「愛心」節目的報導,謝坤山認識了他的學畫啟蒙老師─任教於板橋海山國中的陳惠蘭老師。

謝坤山與父母

陳惠蘭夫妻與謝坤山

 一天在報上看到剛從非洲回國的吳炫三在歷史博物館辦畫展,謝坤山鼓起勇氣向吳老師表示要跟他學畫,開始了他和吳老師長達二十多年的師生情誼。吳老師不但沒向謝坤山收過一毛錢,還幫他開畫展。當謝坤山的作品愈來愈大,吳老師怕他不方便攜帶出門,還不辭辛苦親自到他家指導。

由於吳老師的鼓勵,謝坤山決定重回校園讀書,24歲那年就讀民權國中補校,後來又考上建國高中補校。高二那年右眼受傷,視網膜剝離使他又失去一眼。為避免重度近視再失去左眼,謝坤山無奈放棄繼續升學。

高中畢業後,謝坤山將生命的熱力發揮在畫布上,並不斷參加全國性比賽。民國69年作品「濱海之美」入選全國油畫、台陽美展優選獎;75年獲頒「青年獎章」;83年作品「香水百合」入選殘障才藝發展協會繪畫類最佳評審獎85年獲頒「十大傑出青年」;86年作品「金池塘」獲頒「YAMGATA國際特殊才藝協會視覺藝術獎、個人又獲頒「金毅獎」、「金鷹獎」。 在台北市的百家畫廊舉辦第一次的個展,因為路透社為他做的專題報導,受「國際口足協會」的邀請,於民國76年加入,成為第一位在台灣入會的口足畫家。

民國89年受邀到處演講,次數超過1000次;91年元月出版自傳「我是謝坤山」,大愛電視台計畫將我是謝坤山拍成電視連續劇,由謝坤山自己飾演主角,目前還在製作中。美國讀者文摘總部也派主筆記者和攝影者對他進行人物專訪。

因為「愛心」節目的報導,謝坤山在23歲認識了妻子林也真,八年後兩人決定結婚,現有兩名女兒─謝木木、謝貝貝

演講時,有一個男孩問謝坤山:「謝先生,到目前為止,你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謝坤山不加思索的回答:「到目前為止,我還沒遇過困難的事

南一版國語四下第二課「勇者的畫像 」寫的就是謝坤山奮鬥的故事。   

謝坤山吳炫三老師、師母合照

作品「濱海之美」

作品「香水百合

作品「金池塘

謝坤山與妻子林也真

謝坤山傳真回答我們的問題